警惕!每10秒就有1人因它倒下,高血壓冠心病這些信號別忽視
01 胸口悶痛就是心絞痛嗎???
很多人一感到胸口不舒服,心里馬上咯噔一下:“是不是心臟出問題了?”其實,胸部悶痛的原因有很多,緊張、消化不良,甚至天氣變化都可能帶來短暫的不適。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偶爾會感覺胸前有些發緊或者隱約發酸。
說到心絞痛,最明顯的區別在于,疼痛通常是在活動后或者情緒激動時出現,而且常伴有壓榨感,比如走路快了點就會胸口憋悶,休息一下又緩解。相反,僅在深呼吸或者換個姿勢時有刺痛,往往不是心絞痛。
類型 | 出現時機 | 緩解方式 | 其他表現 |
---|---|---|---|
心絞痛 | 運動、情緒激動 |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 | 壓榨感、胸悶,可伴出汗 |
非心絞痛性胸痛 | 深呼吸、更換體位 | 改變姿勢、短暫休息 | 多為刺痛、酸脹感 |
02 血壓高到多少會傷心臟???
有些朋友最近測出血壓145/92mmHg,總覺得還沒到“危機”地步,甚至覺得頭暈、脖子緊都是小毛病。實際上,140/90mmHg就已經是高血壓的門檻。一位67歲的王女士,平時覺得身體還好,但半年里香菇菜心蘸醬油、每天一次的快餐,讓她的血壓悄悄升上了150/95mmHg,后來一次勞累后突發心梗。
分類 | 收縮壓(mmHg) | 舒張壓(mmHg) | 心臟風險 |
---|---|---|---|
正常 | <120 | <80 | 一般 |
臨界高 | 120–139 | 80–89 | 漸高 |
高血壓 | ≥140 | ≥90 | 明顯升高 |
長期高血壓不僅損傷心臟,更容易導致冠狀動脈收窄。如果血壓反復高于140/90mmHg,每年發生心梗、腦梗的風險都會明顯增加。
03 血管是怎么“被堵死”的????
血管堵塞,很多人都覺得太突然,其實是日積月累的過程。有點像水管用久了,管壁會慢慢“結垢”。吃油膩、長期高血壓或高血脂,會讓動脈逐漸“生銹”(比喻1),脂肪和炎癥物質慢慢積在血管壁上,形成動脈硬化斑塊。
到了某個臨界點,血流本來還能勉強通過,但遇到情緒激動或者突然用力,斑塊裂開,血小板一下子在傷口處堆積,把本已狹窄的血管徹底堵死——這就是突發心梗的根源。有個53歲的出租車司機,平時應酬多、體重超標,一次搬重物后胸悶,沒在意,結果3天后突發心梗住進了ICU。
04 確診要做哪些檢查???
很多人對心臟檢查有些忐忑,其實大部分檢查都是非侵入性的,比如心電圖,僅需幾分鐘;心臟彩超,可以看到心臟泵血的詳細情況。而冠脈CTA,則像給心血管拍"增強照",能清楚顯示血管有沒有被堵住,常常是高?;颊叩氖走x檢測工具。
- 心電圖:適合基礎篩查,便捷無創;
- 運動負荷試驗:模仿爬樓梯,讓醫生動態觀察心臟反應,適用于無靜息期心絞痛者;
- 冠脈CTA:需要短暫靜止,適合一次性評估血管全貌,醫生會根據身體情況選擇;
有一位45歲男士,體檢查出輕度胸痛,經冠脈CTA后發現有早期硬化,通過生活方式調整成功逆轉了血管年齡。從中可以看出,定期檢查對于早發現至關重要。
05 支架和藥物怎么選???
一旦確診冠心病,治療方式要和醫生好好商量。有的人適合藥物管理,比如服用降脂藥、抗血小板藥等,只要血管狹窄不重、癥狀較輕,規律服藥和健康生活已經足夠。另一類則需要介入,比如放支架。這時候,如果血管堵塞超過70%,癥狀明顯,支架手術是及時恢復心血供血的利器。
方式 | 適用人群 | 優點 | 缺點 |
---|---|---|---|
藥物治療 | 輕中度、未完全堵塞 | 非侵入、費用較低 | 效果慢,需長期堅持 |
支架手術 | 重度或反復發作 | 快速改善供血 | 存在術后并發癥風險 |
06 降壓藥需要吃一輩子嗎???
“我能不能等血壓恢復正常就停藥?”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事實上,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不過,早階段開始治療,等血壓穩定半年以上,醫生可指導逐步減少劑量,個別輕中度患者經過合理調整確實可能停藥。
不過,自行減藥容易導致血壓反復波動,影響心臟和血管。嚴格監測很重要,像血壓日記就很有幫助。對于穩定患者,醫生有時會嘗試每月減少藥量一點點,但決不能自己停藥。
內容 | 執行建議 |
---|---|
晨測時段 | 醒來后1小時內,排空膀胱后測 |
特定動作 | 每次測前坐5分鐘靜息 |
實用提醒:關鍵健康日常點撥??
- 突發胸痛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平坐安靜,頭偏向一側,避免站立,以防暈厥。等疼痛緩解后再聯系急救或醫院。
- 家庭自測血壓的黃金時段:晨起后1小時內,情緒穩定,未進食時測量,更容易發現血壓異常。
- 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散步、騎車、游泳都行,分5次以上完成,每次30分鐘,也可以分多次小運動累計。
- 地中海飲食本地化:食用油可換部分為橄欖油,多吃新鮮蔬果、雜糧,主菜可以選魚、豆腐替代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