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竟會拖垮全身?3個信號別忽視,科學預防很簡單
01 牙周病到底是什么?為什么說它會影響全身健康?
和朋友吃飯時,有人突然說“最近牙齦總是腫,刷牙還出血”,大家只是隨口安慰幾句,也沒人當回事。其實,牙周病遠不是“牙根發炎”那么簡單。
牙周病是牙齦和牙槽骨遭遇慢性感染,表面看只是牙齦發炎流血,背后卻是大批口腔細菌在作怪。不止危及牙齒本身,這些細菌很容易溜進血液,最終在身體其他角落“安營扎寨”。研究發現,牙周病會讓全身慢性炎癥水平升高,明顯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幾率,甚至影響孕婦健康。
提示:35歲以上人群,80%都不同程度有牙周問題。
02 出現這3種情況,你的牙周可能已經"報警"
- ① 牙齦出血
有位45歲的女士,每天早上刷牙都能看到粉色的泡沫,但因為沒感到劇痛就沒太在意。其實,刷牙或咬水果時反復出血,是牙周病最早的信號之一,別把它當成“正常現象”。 - ② 持續性口臭
一位35歲上班族發現最近總被同事“保持距離”,下班回家家人也提醒他口氣有異味。這種持續性口臭,多半是牙周細菌分解蛋白質生成的氣體,單靠口香糖是掩蓋不了的。 - ③ 牙齒松動
有個62歲的伯伯吃蘋果時突然發現門牙動了,下意識地用舌頭撥一撥,每次觸碰都有晃動感。牙齒松動,說明牙槽骨已經被炎癥“侵蝕”,長期不管嚴重時甚至會掉牙。
03 為什么牙周病會"牽連"其他器官?
簡單來說,牙周病的根本禍首是細菌。當細菌長期潛伏在牙齦下滲出的軟組織里,慢慢突破防線,通過微小的血管入侵全身。就像城市里突然多了“流竄團伙”,到處惹麻煩。這些細菌和它們釋放的炎癥物質,可以誘發全身性慢性炎癥反應。
舉個例子:有糖尿病的人,如果牙周炎沒有及時控制,血糖很可能更難穩定,因為牙周慢性炎癥會影響胰島素發揮作用。
再比如,炎癥因子刺激血管內壁,讓動脈斑塊更容易形成,心臟病和中風風險自然升級。
相關疾病 | 影響機制 |
---|---|
糖尿病 | 牙周炎使胰島素敏感度變差 |
心血管疾病 | 細菌激活慢性炎癥,損害血管 |
婦科風險(妊娠) | 誘發不良妊娠結局,如早產 |
04 牙醫如何判斷牙周病的嚴重程度?
很多人光聽“牙科檢查”這幾個字就有點緊張,其實大部分檢查都不疼。牙醫常用一支細長的探針,輕輕測量牙齦和牙齒交界位置的“牙周袋”深度。
比如,28歲的工程師王先生反復牙齦出血,去醫院接受檢查,牙醫用探針輕按,每個牙齒四面測量,很快就發現部分位置的牙周袋超過4毫米。又拍了牙片,顯示牙槽骨有些萎縮。
- 牙周探診(確認牙齦下的炎癥深度)
- X光片(查看牙槽骨健康狀況)
- 專業醫生肉眼觀察牙齦外觀
05 從洗牙到微創手術:牙周病到底怎么治?
治療牙周病,其實分多個“關卡”。最基礎的就是“洗牙”——專業術語叫超聲潔治,把牙石和牙菌斑清理干凈。很多人每次洗牙后都會覺得牙齒亮了不少,牙齦也變得結實。
情況較重的時候,醫生可能建議牙齦下刮治,深入牙根表面清理難以觸及的細菌。有個52歲的阿姨因為長期牙周問題,做過這個治療后,牙齒松動問題有所緩解。
治療階段 | 適用對象 | 目標 |
---|---|---|
初級:超聲洗牙 | 輕度炎癥 | 去除牙石,減輕牙齦炎癥 |
進階:齦下刮治 | 中重度牙周炎 | 清理深部菌斑 |
手術治療 | 牙周破壞嚴重時 | 恢復牙槽骨形態 |
06 每天3分鐘就能預防:實用護牙指南 ??
牙周病預防真沒那么難,用一點小習慣就能大大降低風險。這里有幾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
措施 | 推薦做法 |
---|---|
正確刷牙 | 采用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各一次,持續2-3分鐘 |
牙線/牙間刷 | 每晚用牙線清理牙縫食物,減少牙菌斑 |
定期洗牙 | 半年檢查和洗牙1次,牙醫會根據你情況調整頻率 |
均衡飲食 | 多吃富含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幫助牙齦保持彈性 |
特殊人群(吸煙、糖尿?。?/td> | 更加重視以上措施,必要時縮短口腔復查間隔 |
結語
很多健康問題,其實都能夠提前預防。牙周健康不僅關系到一口好牙,還牽連著全身。平時多一點細心,每半年抽出一點時間檢查口腔,很多“大麻煩”其實可以悄然遠離??茖W預防,從今天的這3分鐘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