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術麻醉:安全與效果全解析
01. 為何乳腺癌手術基本都選全身麻醉?
在日常生活里,有些小手術醫生會推薦局部麻醉,比如縫針或切除皮膚小腫塊。但乳腺癌手術不同,哪怕只是部分切除,手術范圍也不小,需要醫生充分暴露和操作乳腺組織。全身麻醉能讓患者在深度睡眠中,身體不會亂動,也不會感受到手術帶來的痛感。
其實,不少剛得知要手術的女性朋友會覺得:“可不可以只打點麻藥,不用全麻?”但局麻對疼痛的控制有限,肌肉放松程度也遠遠不夠。如果醫生采用局麻,很難保證安全地完成較大范圍的乳腺解剖和切除。
麻醉方式 | 適用范圍 | 優點 | 局限性 |
---|---|---|---|
全身麻醉 | 大多數乳腺癌手術 | 疼痛控制好,手術順利 | 術后蘇醒需觀察 |
局部麻醉 | 極小切口/局部活檢 | 恢復快,操作簡單 | 疼痛感明顯,無法長時間操作 |
02. 麻醉前要過幾道關?醫生重點看這3項
- 1. 心肺功能:麻醉期間需要靠呼吸機輔助,心臟和肺部功能不過關,麻醉風險會增加。
- 2. 藥物過敏史:提前了解有沒有對麻醉藥、抗生素等藥物過敏史,可避免嚴重過敏反應。
- 3. BMI指數:體重偏重者麻醉管理難度增加,比如呼吸道更易塌陷。
有位56歲的女性患者,體檢時發現血壓有些偏高,經過心臟彩超和相關檢查后,麻醉醫生特別調整了方案,安排術中加強血壓監護。從這個例子能看出,詳細的麻醉評估確實能規避不少風險。
什么人術前要額外評估? | 高血壓/糖尿病史、呼吸不暢、用藥過敏、曾做過大手術者 |
03. 麻醉后記憶力會變差嗎?
有不少患者問過類似的問題:“會不會一覺醒來腦子不清楚,以后記性變差?”其實,現代麻醉用藥絕大多數都能在24小時內通過肝臟、腎臟完全代謝,藥效消退后,人的思維基本能恢復到手術前的水平。
臨床研究發現,絕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在術后短時間內,會出現輕微的困倦或注意力分散,但持續不超過2天。老人或合并多種疾病的人可能時間稍久(一般一周內緩解)。長期、大幅度的記憶損傷極為罕見。
04. 手術中,麻醉醫生都盯著哪些關鍵數據?
乳腺癌手術一旦開始,麻醉醫生要實時監控患者的心跳(心電圖)、呼吸(血氧飽和度)、血壓等。
監測屏上的數字波動,麻醉醫生會立刻捕捉到,比如心率加快,馬上就會判斷原因并迅速處理。麻醉過程中如果出現突發情況,團隊早有應急藥品和器械,能迅速調整用藥,穩定生命體征。
監測項目 | 發現異常怎么辦? |
---|---|
心率、心電 | 藥物調整、支持治療 |
血壓 | 增減麻醉藥或用升壓/降壓藥 |
血氧 | 吸氧、調整呼吸機參數 |
05. 手術后總是惡心、想吐,怎么緩解?
術后惡心、嘔吐確實很常見。乳腺癌患者剛清醒時胃腸功能還沒恢復,加上某些麻醉藥的副作用,容易有一點不舒服。
具體來說,如果你術后感覺惡心,可以讓護士幫忙調整為半臥位,減少腹部壓力。如果癥狀還是不緩解,醫生會用一些止吐藥,比如5-HT3受體拮抗劑(常用的名字有昂丹司瓊、格拉司瓊等),效果一般很快顯現。
- 剛醒來別著急喝水吃東西
- 動一動腳,靜靜躺一會兒更舒服
- 真的嚴重時要及時告知醫護
惡心、嘔吐大多是暫時的,24小時內逐漸緩解。如持續不適,需專科處理。
06. 麻醉藥多久“排干凈”?能否盡快恢復哺乳?
乳腺癌手術用的主流麻醉藥物,大部分能在術后24小時內完全代謝排出。
如果你是哺乳期女性,建議術后48小時后再重新恢復哺乳,能更安心。
這樣做主要是為了讓乳汁里的藥物成分濃度下降到最低,對寶寶幾乎沒有影響。如果實在擔心,可以在兩天后擠掉前兩次乳汁再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