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結石急性發作要手術?麻醉安全這樣做就穩了
01 膽囊炎發作時到底有多危險?
有不少人早上還感覺沒什么,晚上突然右上腹像被石頭壓住一樣難受,不自覺冒汗,這時候常被誤以為是胃病。其實,可能已經是膽囊結石堵塞膽囊口,誘發了急性炎癥。
急性膽囊炎就像家里的下水道嚴重堵塞,膽汁排不出去,細菌容易快速繁殖,引起感染甚至壞死。如果不及時手術,很容易穿孔、擴散成腹膜炎。醫學數據顯示,膽囊炎拖延不治,穿孔率大約能到5%,一旦并發敗血癥,對身體打擊很大。
02 哪些癥狀提示需要立即就醫?
- 劇烈右上腹痛:疼得坐立不安,經常在夜間變得更明顯。
- 持續發燒或寒戰:體溫上升,經常伴隨全身不適、出虛汗。
- 嘔吐或惡心:不是偶爾,而是一陣陣反復,影響進食。
- 皮膚或眼白發黃:短時間內出現,說明膽汁流出明顯受阻。
有位62歲男性朋友,前天還只是偶爾吃完飯覺得不舒服,昨晚突然出現持續腹痛和黃疸。急診檢查確診為膽囊穿孔,好在及時手術控制了病情。
03 麻醉前必須評估的3個關鍵點
評估點 | 為什么要查? | 具體表現 |
---|---|---|
肝功能 | 判斷是否有肝損傷或黃疸,影響藥物代謝 | 轉氨酶升高、膽紅素異常 |
電解質 | 發燒、嘔吐易使鉀鈉紊亂,需調整防止心律失常 | 血鉀、血鈉異常 |
心肺功能 | 有慢性病或高齡需提前評估耐受性 | 心電圖、胸片異常 |
說起來,至少要提前帶上最近的健康體檢資料,醫生根據這些數據會調整麻醉方案,更加安全。
04 手術中麻醉如何保障安全?
在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中,全身麻醉用得最多,能讓患者全身放松,沒有疼痛感。麻醉用藥需要根據個人肝功能、體重等情況個體化調整。有基礎疾病的人,比如心臟問題、慢阻肺,會考慮輕柔誘導,避免血壓波動過大。
常見步驟 | 特別關注 |
---|---|
麻醉誘導(讓人“睡著”) | 慢性病患者藥量適度減少 |
插管及通氣 | 肥胖人士氣道短粗,提前評估難度 |
維持麻醉(手術過程) | 密切監控血壓、心率變化,隨時調整藥物 |
比如有位67歲肥胖女性,需要特殊的氣道器械,手術過程順利。說明提前評估、準備充分,能明顯降低風險。
05 術后恢復要注意哪些風險?
手術之后,身體從麻醉狀態恢復,有些常見的小插曲,比如惡心嘔吐、身體脹氣、輕微疼痛,都是短時間內可以自我緩解的。但如果出現呼吸不暢、持續胸悶,或心跳很快,要第一時間和醫生溝通。
- 惡心嘔吐:可以短暫輸液或使用止吐藥緩解
- 呼吸抑制:監護室里有設備會實時檢測呼吸狀態
- 術后24小時內定期觀察心電情況
06 這些準備讓手術更順利
- 禁食禁水:發作時立刻停食,后續遵醫囑停水,空腹入院。
- 疼痛時間記錄:把第一次疼痛的時間、特點和持續方式記清楚,對醫生判斷很重要。
- 健康報告:帶上近半年的體檢報告和正在服用的藥物名稱。
- 過敏告知:明確告訴麻醉師有無藥物、食物或麻醉藥過敏情況。
- 術后運動:醫生允許后術后6小時起床翻身,促進血液循環。
- 糖尿病管理:術前將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胰島素劑量調整聽醫生建議。
實用小結 · 關鍵提示一覽
操作 | 要點 |
---|---|
發作時禁食禁水 | 防止加重膽囊負擔 |
記錄疼痛時間 | 幫助醫生判斷發作階段 |
健康資料隨身帶 | 方便醫生制定個體化方案 |
過敏史要告知 | 麻醉醫師及時調整用藥 |
術后6小時翻身 | 促進恢復,預防并發癥 |
膽囊炎急性發作并不可怕,掌握對癥處理和科學準備方法,焦慮和風險都會大大減輕。如果身邊老人、家人有類似癥狀,提早陪同就診、配合手術決策,是幫助他們恢復健康的重要環節。生活里多留意身體的小變化,適當關注健康知識,會讓我們面對疾病時更加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