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每30秒就有1人因冠心病倒下,好在這樣做就能預防
01 心臟報警信號別忽視 ??
有時候,一天結束后你會覺得胸口隱隱作痛、氣有點喘,或者突然感到疲憊不堪,這些變化總讓人覺得只是累了。其實,這些可能是心臟在低聲報警,不一定都是劇烈的心絞痛。曾碰到一位58歲女性,經常下頜和左肩有不適感,沒想到是心臟缺血的早期信號。
心臟的求救提示,除了經典的胸骨后悶痛,很多人還會出現呼吸變淺、活動后容易累、晚上睡覺時忽然憋醒。偶爾吃完飯、爬樓后心慌、頭暈,容易被誤當成老了或者胃不舒服。如果下頜、牙齒、肩膀、甚至后背莫名難受,也需要警惕。這些“小問題”反復出現且持續時間變長,最好不要拖延去醫院檢查。
02 血管里的“定時炸彈”是怎么形成的 ??
其實,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隨著年紀增長、高血壓、血脂高等慢性問題,“水管”內壁會慢慢沉積脂質和細胞殘渣,發生“生銹”,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這種沉積越來越厚,血管腔就像被堵塞一樣,心臟“用力”泵血時可就吃力了。
高血壓患者的血管更容易出現微小的損傷,血小板為了修復傷口會聚集成小塊,久而久之這些斑塊容易突然破裂,形成嚴重狹窄甚至堵塞。研究發現,收縮壓每降低10mmHg,冠心病風險就能降20%。
主要誘因 | 水管比喻 | 說明 |
---|---|---|
高血壓 | 壓力大導致管壁微裂 | 更易沉積斑塊 |
高血脂 | 水質渾濁堆積雜質 | 加速硬化進行 |
吸煙 | 腐蝕水管內壁 | 血管損傷加劇 |
03 這些檢查能救你的命 ??
- 冠脈CTA(冠狀動脈CT造影): 比較適合評估血管內有沒有狹窄、堵塞,對高危人群或有家族史、血壓高、膽固醇高的人尤其建議。檢查前需要禁食4小時,穿寬松衣服。
- 運動負荷試驗(心電圖): 通過走跑步機、騎固定車等,評估心臟對運動的承受能力。適合可活動但癥狀不明顯的人了解心臟是否隱性缺血,休息時如果有不適不適合做。
- 心臟超聲: 無創無痛,便于了解心臟結構和心功能變化。如果出現意外疼痛、呼吸困難,醫生可能會安排這個項目。
不少人聽到“造影”就覺得害怕,其實現在的檢查技術已經很成熟,副作用很低。關鍵是,根據你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查,只做必要的項目,有任何疑問提前和醫生溝通。
04 支架不是唯一選擇 ??
大部分初次被查出“冠狀動脈斑塊”的人,都有點慌。其實,是否做支架或搭橋,需要看血管堵塞程度和癥狀嚴重性。對大多數早期、或只有輕中度狹窄的朋友,藥物治療一樣能穩定病情。
治療方式 | 適用人群 |
---|---|
藥物治療 (降壓、抗血小板、他汀三大類) | 癥狀輕微或中度斑塊、血管無明顯堵塞者 |
支架手術 | 出現持續活動后胸痛、重要血管堵塞比較嚴重 |
搭橋手術 | 多根血管嚴重狹窄、藥物和支架效果差時 |
藥物中的“黃金三角”是降壓藥+抗血小板藥物+他?。ń抵帲?,三管齊下可以顯著降低心梗風險。規律、按照醫囑用藥,非常關鍵。數據顯示,規范治療能讓心梗復發率降低70%。
05 降壓護心五步法 ??
- 每天鹽攝入量不超過啤酒瓶蓋一平蓋(5g),平時可以用限鹽勺,外出就餐時多選清淡菜。
- 每周吃2次深海魚補充Omega-3,三文魚、金槍魚、鯖魚都行,烹飪時注意不過油炸。
- 測血壓記住“晨起、服藥前、靜坐5分鐘”,數據更準確,容易發現波動。
- 運動時心率控制在(220-年齡)×60%,以微微出汗、有點喘但還能說話為準。
- 每年做1次頸動脈超聲,早發現早處理斑塊。
06 夜間血壓突然升高怎么辦 ??
有些人在半夜醒來,頭暈心慌,測下血壓發現飆到180/110mmHg。這種情況如果沒有劇烈胸痛、呼吸困難,可以馬上靜坐休息,適當開窗通風。如手頭有硝苯地平片,在醫生指導下可舌下含服一片,緩慢降壓,期間要避免情緒激動,不建議連續多次用藥。
- 持續胸悶、胸痛
- 大汗淋漓、氣短
- 肢體抽搐、意識模糊
心內科專業提示 ??
- 每天清晨6~10點,是心梗最容易發生的時間段。別急著做劇烈運動,醒后喝杯溫水,服藥半小時再進行活動。
- 常見門診問題是患者自行停用他汀藥物,擔心副作用。其實,血脂即使達標仍需長期用藥,讓動脈斑塊保持穩定。
- 科學用藥+規律復查+調整生活習慣=健康心臟的三大護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