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術全身麻醉:這些風險控制要點要記牢
01 全身麻醉在骨科手術中到底起什么作用?
每當身邊有人聊起做骨科手術,往往都繞不開“全身麻醉”。很多人對它的第一印象不是害怕,就是神秘。其實,全身麻醉主要靠藥物影響大腦,讓人在手術時“睡一覺”、感受不到疼痛。比如,一位30歲的男性由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植入鋼板修復,術中完全不記得過程,就是這類麻醉的結果。
全身麻醉和腰麻、局麻不太一樣。腰麻是讓下半身感覺消失,局麻則局限在傷口周圍。而全身麻醉讓全身都沒知覺,腦子也“暫時下線”。這對于像髖關節置換、大型脊柱手術這樣的骨科操作是硬性需求。
02 哪些骨科手術必須使用全身麻醉?
- 1. 復雜骨折修復
例如交通事故后大腿粉碎性骨折,醫生往往要用鋼板、螺絲等“組裝”,操作范圍大,疼痛難以忍受,單靠局部麻醉遠遠不夠。 - 2. 關節置換
有一位65歲的女性因為嚴重的膝關節退變行全膝置換手術,手術時間長、出血多,患者需要完全安靜配合,通過全身麻醉實現手術過程的安全。 - 3. 大型脊柱手術
如脊柱側彎矯正手術,醫生需要精準操作脊柱、插入金屬支架,如果患者有痛覺或者掙扎,會直接影響手術安全。 - 4. 多部位聯合手術
有時,一次意外帶來的并發傷,需要在肩膀、腿、手等多個地方同時手術,選擇全身麻醉便于醫生統一管理。
手術類型 | 常用麻醉方式 | 適用人群 |
---|---|---|
髖/膝關節置換 | 全身麻醉 | 老年人、嚴重疼痛患者 |
大型脊柱矯形 | 全身麻醉 | 青少年、成人均常用 |
多發骨折修復 | 全身麻醉 | 嚴重創傷患者 |
03 全身麻醉可能帶來哪些風險?
全身麻醉雖然讓人“睡過去”,但背后其實是在給全身的生命活動按下“暫停鍵”。三個主要危險點不得不提:
- 呼吸抑制:麻醉藥物會干擾呼吸中樞,導致呼吸淺慢,甚至突然停止。需用專門設備協助呼吸,一旦監護不到位,呼吸驟停風險不容小覷。
- 循環系統影響:藥物會擴張血管、降低心率,有可能造成血壓大幅下降。比如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對血流變化極為敏感。
- 脂肪栓塞綜合征:這算是骨科手術特有風險。重度骨折時,骨髓里脂肪顆??赡苓M入血液,堵塞肺部小血管,出現呼吸困難、皮膚出現紅點,危及生命。
04 手術前為什么要做這么多檢查?
很多患者會疑惑:“不是骨頭問題嗎,怎么要查心、查肺、查血?”其實,麻醉醫生正是要確定全身各項功能扛得住藥物和手術雙重挑戰。常見術前評估包括幾個主要環節:
檢查項目 | 檢測內容 | 目的 |
---|---|---|
心電圖 | 心率、節律、心臟充血等異常 | 篩查心律失?;蛐墓oL險 |
胸片/CT | 肺部結構、感染、積液等 | 評估呼吸功能,防止術中缺氧 |
血液化驗 | 血常規、電解質、肝腎功能 | 預防凝血障礙、電解質紊亂 |
比如有位46歲的糖尿病女性,術前評估發現血糖控制不理想,麻醉方案隨即調整,避開了術中低血糖風險。
這提醒我們:術前體檢不是形式,而是為手術保駕護航的關鍵一步。
05 麻醉醫生如何降低手術風險?
麻醉團隊其實就是手術室里的“隱形守護者”。整個流程里,他們干了三件關鍵事:
- 1. 個性化制定用藥方案:對高齡、慢性病患者,會調整藥品種類和劑量,有針對性地減輕藥物累計負擔,比如慢性腎病患者避免腎毒性藥劑。
- 2. 實時監測生命體征:手術中,麻醉醫生不僅看著血壓心率,還會用腦電監測儀隨時掌握麻醉深度,防止“麻淺了”人痛苦不堪,“麻深了”危及生命—這種精細的監控如同高鐵列控。
- 3. 心理疏導、應急預案:不僅關注藥物,還關注情緒波動,制定嚴密的突發事件處理流程,遇到意外能立刻切換路線。
06 手術后要注意哪些麻醉相關問題?
手術后,麻醉的“尾巴”可能還有余溫。最常見的有這幾種:
- 惡心嘔吐:麻醉藥物在體內代謝時,部分人會出現反胃,尤其是年輕女性和既往暈車體質的人比較多見。
- 頭暈、意識模糊:藥物未完全清除前,短時間內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年紀大的患者恢復得慢一點。
- 短暫認知障礙:表現為說話混亂、記憶力下降,通常48小時內會好轉。
癥狀 | 發生概率 | 具體應對 |
---|---|---|
惡心嘔吐 | 10%-30% | 保持臥床,必要時用止吐藥 |
頭暈模糊 | 20%-40% | 慢起身、多休息 |
認知障礙 | 5%-10% | 家屬守護,防止跌倒 |
?? 實用提醒
- 全身麻醉不是“睡一覺”那么簡單,術前專業評估越細致,手術過程風險越小。
- 遇到疑問別憋在心里,積極和麻醉團隊溝通,有助于定制更適合自己的麻醉方案。
- 術后出現不適,尤其是氣短、胸悶、持續高燒,要盡快報告醫生。
- 科學數據顯示,規范化麻醉管理能將骨科術后并發癥減少60%。安全靠規范,溝通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