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不可怕!這些癥狀一出現,現在知道還不晚
01 肺炎到底是什么?為什么這么危險?
每年入冬,社區門診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就排起長隊。其實,發熱咳嗽固然常見,但不少人習慣扛著不就醫,心里想著“感冒過幾天就好”。但如果發展成“肺炎”,問題可就沒這么簡單了。
簡單來說,肺炎是一種肺部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發生在肺泡區,常常由細菌、病毒這些病原體引發。全球每年約有4.5億人患上肺炎。對于老年人、體弱者、或年幼的孩子來說,肺炎容易發展得很快,甚至可能出現因呼吸困難、并發其他疾病而住院的情況。如果身體原本就有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一旦感染,風險更高。
小貼士
肺炎未必都是重癥,但不能因癥狀輕忽略。關注身體的持續變化很重要。
肺炎未必都是重癥,但不能因癥狀輕忽略。關注身體的持續變化很重要。
02 咳嗽發熱別大意!這6個信號要當心
很多人覺得感冒咳嗽發燒“扛扛就過去了”,其實有些癥狀值得格外留心。以下這6個信號出現時,建議盡快去醫院檢查:
信號 | 具體表現 | 現實例子 |
---|---|---|
持續高熱 | 體溫超過38.5℃,3天以上未緩解 | 陳阿姨(63歲)感冒一周高燒不退,最終確診為肺炎需要住院 |
鐵銹色痰 | 痰液顏色發紅或發棕黃色 | 28歲上班族小陳咳痰帶血,原以為是“上火”,實為社區獲得性肺炎 |
呼吸急促 | 安靜狀態下呼吸大于30次/分鐘 | 孩子發燒后呼吸明顯加快,家長及時帶去醫院,發現血氧已偏低 |
血氧低于95% | 用指夾式血氧儀一測,讀數低于95% | 42歲男性在感冒后持續覺得頭暈,測血氧發現異常,及時獲救 |
單側胸痛 | 深呼吸或咳嗽時,胸部單側有明顯疼痛 | 年輕患者以為“肌肉拉傷”,拍片才發現一側肺部感染 |
意識模糊 | 精神不佳、反應變慢甚至昏睡 | 高齡老人發燒中出現神志不清,被家屬發現及時送醫 |
總結一下,如果發現呼吸速度突然加快(>30次/分)或血氧降到93%以下,建議馬上去急診。不要等。
03 為什么你會得肺炎?這些因素在作祟
- 1. 病原體入侵
絕大部分肺炎源于細菌或病毒侵入呼吸道,例如流行季的肺炎鏈球菌、流感病毒。它們就像“不請自來的客人”,一旦突破防線,容易在肺部引起局部炎癥。 - 2. 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慢性腎病、長期缺乏營養等情況會削弱身體抵御感染的能力。比如,一個有多年糖尿病史的朋友,流感季節感染肺炎的概率會比普通人高不少。 - 3. 誤吸風險
腦卒中、吞咽障礙、頻繁嗆咳的患者,進食時容易食物或胃內容物誤入呼吸道,引發吸入性肺炎。老人和極小的孩子尤其要小心。 - 4. 環境刺激
空氣污染也是重要因素。研究指出,PM2.5超過75微克/立方米時,肺炎風險會提高40%。工地作業人員、城市老年人居家時應特別關注空氣質量變化。
肺炎與個人的免疫力和周圍環境關系密切,不是一種只會找“脆弱人群”的疾病。遇上合適條件,任何年齡段都可能中招,需多加關注。
04 確診肺炎要做哪些檢查?痛苦嗎?
很多人對“看肺科”心存顧慮,覺得一查就是穿刺、插管,其實現代呼吸科檢查大都無創舒適。確診肺炎主要靠以下幾項:
- 血常規+C反應蛋白:抽血即可,幫助醫生判斷有無感染、病程輕重。
- 胸部CT:檢出率>90%,能快速顯示肺部炎癥的分布和嚴重程度。對于不典型表現、早期病例也很有價值。
- 痰培養:把咳出的痰送去實驗室檢驗,可以查出致病菌,科學選用抗生素。
- 無痛支氣管鏡(新技術):適用于明確病因有困難的病例,麻醉下進行,大大減輕了傳統支氣管鏡的痛感,大多病人能輕松配合。
檢查小提示
正規醫院呼吸科的肺炎篩查,基本不用擔心疼痛。對于害怕做檢查的老人或小孩,可以提前和醫生溝通,采用更加舒適的方式。
正規醫院呼吸科的肺炎篩查,基本不用擔心疼痛。對于害怕做檢查的老人或小孩,可以提前和醫生溝通,采用更加舒適的方式。
05 肺炎怎么治?抗生素要用多久?
一聽說“用抗生素”,有的人會擔心副作用大,或覺得“一吃就好不吃也行”。實際治療中,肺炎的方案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分層進行:
分型 | 主要治療方式 | 療程建議 |
---|---|---|
輕癥 | 門診口服抗生素 (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 | 5-7天 |
重癥 | 住院靜脈輸液抗生素 配合氧療 | 視恢復情況調整,一般7-14天 |
- 霧化治療:通過專用霧化器直接將藥物送到呼吸道,緩解氣道炎癥。
- 體位引流:改變身體姿勢,幫助痰液順利排出,適合痰多難咳者。
?? 治療期間切忌隨意停藥,療程由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定,不宜擅自調整。
06 做好5件事,肺炎遠離你
想遠離肺炎,關鍵在于日常好習慣建立。下方羅列的五項措施,簡單易行,適合各個年齡段參考:
措施 | 詳細做法 | 作用說明 |
---|---|---|
接種疫苗 |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按需補種肺炎疫苗(如23價多糖疫苗) | 大幅降低因肺炎鏈球菌、流感病毒引發重癥的風險 |
戒煙 | 年輕時主動戒煙,避免二手煙環境 | 研究發現,吸煙者得肺炎的可能性是健康人的2-5倍 |
規范洗手 | 流水+皂液/洗手液揉搓20秒以上,外出回家、飯前便后務必執行 | 全球防控數據顯示,規范手衛生可將肺炎風險降低45% |
通風換氣 | 每日至少兩次,每次15分鐘以上,保持居室空氣流通 | 減少致病菌滋生,尤其適合家中有老人小孩的環境 |
加強營養 | 保證蛋白質攝入≥1.2g/kg體重/天,均衡搭配雞蛋、瘦肉、豆制品 | 提高免疫力,“給身體打好底子” |
日常防護建議
有慢病史的中老年人,可以和家庭醫生溝通個性化接種計劃;注意飲食多樣化,保持休息充分。
有慢病史的中老年人,可以和家庭醫生溝通個性化接種計劃;注意飲食多樣化,保持休息充分。
出現呼吸急促(>30次/分)或血氧≤93%時,請立即前往急診,不要拖延。
結語
其實肺炎并沒有那么可怕,日常生活中及時識別異常信號、合理選擇就醫、堅持預防措施,就能把風險大大降下來。為自己、為家人掌握這些實用的健康知識,不僅讓自己安心,也能在關鍵時刻幫到身邊人——學會觀察、學會行動,健康自然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