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心肌梗死:九十四歲患者突發事件及其預防
患者若出現以下生物化學異常指標,應立即引起重視。肌鈣蛋白水平高達2228 pg/ml(正常參考范圍:0-14 pg/ml)提示急性心肌損傷,可能為急性心肌梗死。其次,血常規及生化參數如血糖、尿素氮、肌酐、尿酸、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等均有異常數值,表明患者存在多器官功能不全問題。同時,患者存在低鈉血癥(鈉 133 mmol/L,正常范圍135-145 mmol/L)和電解質紊亂,需立即糾正。
心電圖檢查顯示異位心律、心房顫動及ST-T改變等異常,胸部CT提示雙肺支氣管血管束增粗,存在少量實變影及微結節影,且右側丘腦及多個腦區發現多發高信號影,指出可能的多發性腦梗死。此外,心包少量積液和肺動脈增寬等異常提示心臟負擔過重及心功能不全。
潛在嚴重疾?。盒募」K赖脑蚣拔:?/h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狀動脈血流突然減少或中斷,導致心肌缺血、壞死的一種急癥。一旦確診,需要立即進行治療。導致AMI的主要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栓,導致冠狀動脈急性閉塞。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吸煙等因素都是其危險因素。
AMI的危害包括嚴重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顫動、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此外,AMI可能導致多器官功能受到影響,包括腎臟、腦等,最終可能導致死亡。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和歐洲心臟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的研究表明,AMI的急性期死亡率仍較高,需引起重視。
治療方案:急性心肌梗死的應對措施
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關鍵在于盡早恢復受阻的冠狀動脈血流。典型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干預。藥物治療如抗凝藥(如肝素)、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及P2Y12受體抑制劑)、溶栓治療(如阿替普酶)等;手術干預如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包括直接冠狀動脈成形術和支架植入術。
根據最新的ESC指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初次發病12小時內接受再灌注治療獲益最大,推薦急診PCI。多數病例通過藥物聯合治療和手術可以顯著改善預后。補充氧氣、監測生命體征、糾正電解質紊亂等支持治療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預防措施:減少心肌梗死的發生風險
預防心肌梗死,首先要明確高危人群,包括有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以及吸煙、肥胖、家族史陽性者等。日常生活中,需采取一系列預防措施以降低風險。
首先是飲食調整。保持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增加蔬果、全谷類食物的攝入,減少紅肉和加工食品的攝入。同時注意控制體重,適度鍛煉,建議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此外,保持心情愉悅,減少壓力,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也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在藥物預防上,對于有高危因素或曾有心血管事件病史的患者,醫生可能會建議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以控制血脂,及應用ACEI或ARB以控制血壓,這需在醫生指導下嚴格服藥。
最后,定期體檢,早期發現和干預是預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通過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CT等影像學技術,可以評估冠狀動脈內斑塊情況并及早干預。同時保持與醫生的溝通,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 歐陽紅,劉遠.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綜合治療. 中華內科雜志, 2022, 61(2): 140-146.
- Meara E, Skinder S, Packer M. Heart Failure: An Overview of Etiology and Treatment.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022, 20(3): 120-130.
- Alexander K, Ufberg W, Rehrig 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Emergency Care Manage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1, 19(5): 543-551.
- Johnston, Alistair, Woodward, Marker.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23, 22(1): 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