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約有30%縱隔腫瘤患者在被送來手術前,已經出現不同程度氣管壓迫。誘導期如果麻醉藥物讓咽喉部肌肉放松,原本半通的氣道會因此完全塌陷。再加上一旦切開胸腔,大血管和氣管需要被“暫時移動”,任何小失誤都可能誘發缺氧或出血難以控制。
風險點 | 說明 |
---|---|
氣管、支氣管受壓 | 全麻誘導后放松,氣道有完全阻斷風險 |
大血管鄰近腫瘤 | 不慎損傷可致大出血、血流動力學波動 |
心臟受壓 | 嚴重時可能出現低血壓甚至猝死 |
讓醫生清楚地看到腫瘤與氣道的關系,如果發現堵塞或變窄,會參與麻醉方案制定。
判定左右兩側肺的儲備能力,為手術時決定哪邊“停工”哪邊“全力工作”做參考。
醫生可據此模擬氣道受壓程度,提前預想最壞可能,并準備搶救設備。
措施 | 作用 |
---|---|
雙腔支氣管插管 | 精準單側肺通氣,保持氧飽和度 |
連續氧合監測 | 每秒追蹤血氧,及時預警異常 |
動態血壓心率評估 | 根據手術進展調整藥物 |
應急氣道設備預備 | 一旦氣道塌陷,馬上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急救 |
多學科協作 | 外科、麻醉、呼吸科隨時聯手處理突發問題 |
另外,手術前積極配合各種必需檢查,術后安心按照醫護團隊建議來鍛煉和管理疼痛,能讓整個手術體驗和恢復過程順利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