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高發!支氣管炎這些信號別硬扛,科學應對很簡單
01 咳嗽超2周不見好?可能是支氣管炎在作怪
天一冷,辦公室里、地鐵上,總能聽見持續的咳嗽聲。不少人覺得這是普通感冒,硬咬牙拖著,結果一拖就兩三周。其實,咳嗽超過14天,背后往往是支氣管和氣管的炎癥反應,也就是支氣管炎在作怪。支氣管就像身體的氣流通道,秋冬一受涼、感染,很容易產生異常反應。
臨床數據顯示,一到冬季,支氣管炎的發病率比平時高40%左右。如果你咳嗽聲不斷,白天輕聲咳,晚上更明顯,就要多加重視。偶爾咳嗽和普通感冒不同,支氣管炎的咳嗽往往更加頑固。
02 這3種癥狀要當心,別拖成肺炎
- 1. 持續性咳嗽,夜間更重:如果咳嗽不見好,尤其到了晚上愈發加重,甚至咳到睡不好覺,這就不是普通小問題。有位52歲的男姓患者,起初以為是秋燥引起咳嗽,誰知晚上咳嗽頻繁睡不安穩,最后檢查為急性支氣管炎。
?? 提示:持續咳嗽超過10天要及時關注,夜間癥狀加劇尤其需要重視。 - 2. 痰液顏色變黃綠:正常的痰是白色粘稠,但支氣管發炎后,痰會發黃甚至帶綠色。這通常意味著有炎癥、微生物感染;和干咳或清痰的季節性刺激不同,看見顏色變化要警惕。
- 3. 胸悶氣短,更易勞累:覺得呼吸不暢,一走路就喘、上樓就累,這種氣道被堵塞的憋悶感,就是支氣管黏膜腫脹引起。如果同時出現發熱或全身無力,最好別再拖,盡快就醫。
癥狀 | 常見原因 | 需不需要就醫 |
---|---|---|
夜間持續咳嗽 | 氣道炎癥反應 | 持續超10天建議就醫 |
黃綠色濃痰 | 感染上呼吸道 | 見痰顏色異常就要警惕 |
胸悶氣短 | 氣管受刺激腫脹 | 伴發熱或嚴重時及時就醫 |
03 病毒細菌都是元兇,這些因素最傷氣管
秋冬換季,支氣管炎像“不速之客”常常突然到訪。說起來,急性支氣管炎有70%的病例和病毒感染有關,例如流感病毒、冠狀病毒等。但感染不是唯一元兇,外部刺激才是慢性受損的大敵。
- 二手煙,尤其在家庭、公共場所久久不散,會讓氣道黏膜持久受傷。
- 空氣污染,霧霾天、灰塵大的工地環境,氣道變得更加敏感。
- 職業性粉塵,比如礦山、紡織廠的作業粉塵,持續損傷氣道、防御力下降。
數據顯示,身處高空氣污染地區的人群,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率明顯偏高。長期暴露于有害顆粒,局部免疫功能會逐漸變差,支氣管就成了易“闖禍”的薄弱環節。
04 確診只需2項檢查,別被復雜項目嚇到
一說起查支氣管炎,不少人擔心檢查繁瑣。其實,大部分醫院只需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CRP)兩項化驗。血常規能分析白細胞數量,判斷體內有沒有炎癥或感染,CRP用來判斷感染類型和嚴重程度。這一組初篩結果,結合臨床表現,醫生通常就能初步判斷。
如果癥狀遷延不愈,或醫生懷疑病灶向下蔓延,會加做胸片。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尤其是有反復發作史的人,建議進行肺功能檢測。
05 急性期用好3招,恢復快少復發
得了支氣管炎,最好在急性期控制住,這樣才能減少反復。治療其實不復雜,主要分為三步法:
- 1?? 對癥處理(止咳+化痰):止咳藥和化痰藥聯合使用,幫助緩解咳嗽、稀釋痰液。比如含氨溴索、右美沙芬等成分的制劑。
- 2?? 針對性治療(抗病毒或抗生素):醫生會根據初篩結果選擇藥物。病毒性感染通常不需抗生素,細菌性感染才會用到。
- 3?? 氣道護理(霧化輔助):霧化吸入可讓藥物直接到氣道黏膜,緩解炎癥。單用霧化鹽水也能幫助濕化氣道。
慢性患者則需要定期調整方案,注意長效管理,防止病情進展到慢阻肺(COPD)。
06 做好5件小事,氣管比同齡人年輕
支氣管炎最怕反復,預防重于治療。實際生活中,下面5件小事非常有效,日常照著做,氣管不容易出狀況。
每年接種流感和肺炎疫苗,可降低感染幾率,對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尤其有益。
主動戒煙,同時避免待在吸煙環境,不給氣道添麻煩。
家中持續使用空氣凈化器,在霧霾天減少開窗,外出戴口罩。
規律的快走、慢跑能增強肺活量,但發病期別勉強自己劇烈運動。
做腹式呼吸練習,每天5-10分鐘。冬天出門,圍巾遮住口鼻,有助于減少冷空氣刺激。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 | 急性發作次數 |
---|---|
未規律治療 | 每年平均5次以上 |
規范治療+預防 | 每年低于2次(降低約60%) |
說起來,支氣管炎不算大病,但也絕不是“小感冒”。經過規范治療,大多數人都能順利康復。只要重視早期信號,科學就診、合理預防,完全可以讓它“無處藏身”。下次咳嗽反復時,別再硬撐,多留心身體的變化,對生活多一點從容。
身邊親友常咳?不妨把這個實用的小科普分享給他們,大家一起過個安穩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