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高發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科學應對指南
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跟普通感冒一回事嗎?
剛到換季時,辦公室聊起身體不適總少不了一句:“這換季感冒真難受?!逼鋵?,所謂的“感冒”,大多就是醫學上說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急性上感”)。
簡單來說,急性上感主要是病毒引發,表現為輕微咽喉不適、偶有流鼻涕、頭昏乏力。這種小毛病經常自愈,成年人每年會碰到2-4次,兒童甚至能高達6-8次。
不過,流感和普通感冒在本質上其實存在差別。流感病毒引起的癥狀通常更猛烈,會有突發高熱、全身酸痛等表現。兩者的癥狀和影響程度并不一樣。
類型 | 起病速度 | 常見癥狀 |
---|---|---|
普通感冒 | 逐漸 | 流涕、喉嚨微痛、偶有低熱 |
流感 | 突然 | 高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 |
?? 研究指出:成年人90%的感冒由病毒引發,細菌感染反而較少。
如果只是偶爾咳嗽、嗓子有點癢,不必著急,大多能自行緩解。不過出現明顯不適要警惕,后面部分會詳細介紹篩查標準。
02 哪些癥狀要當心?出現這些信號早點就醫!??
- 一、持續高熱不退——比如一位24歲的女生,發熱39℃并持續三天,退燒藥只能暫時降低體溫,很快又升高。遇到這種情況,可能需要醫生判斷是否有更嚴重的感染。
- 二、呼吸急促或困難——家里老人突然喘不上氣,連平時上廁所都要歇好久。這是危險信號,不要等,及時送醫院。
- 三、精神極度萎靡/意識異常——如果孩子本來活蹦亂跳,突然變得叫不醒,或者伴有持續嘔吐,這類表現也不應該忽視。
? 數據顯示,約有40%的支氣管炎患者,是在感冒初期癥狀嚴重卻未及時就醫,結果病情加重,轉變為咳嗽變異性哮喘或肺炎。
警示癥狀 | 是否需就醫 |
---|---|
持續高燒超過3天 | 應該就醫 |
嘴唇發紫、呼吸急促 | 立即就醫 |
嗓子輕微疼痛 | 可觀察 |
發現自己的癥狀跟上述情況接近,不要硬扛。就醫時把發病時間、溫度變化、癥狀進展說清楚,有助于醫生快速判斷病情。
03 為什么病毒總是光顧呼吸道?原因全在這里??
說起來,上呼吸道其實就像人體的“小交通要道”,從鼻孔、咽部到喉嚨,每天都要與外界空氣直接“打交道”。病毒喜歡“蹭車”,一旦飛沫進入呼吸道,就很容易“下車作亂”。
- 飛沫傳播:咳嗽、打噴嚏時空氣中會彌漫出大量帶病毒的小水滴,幾秒內就能落在鼻腔或咽喉。
- 接觸傳播:手碰過門把手、電梯按鈕,再揉眼睛或摸鼻子,病毒也能趁機進入。
- 免疫力低下:換季時、熬夜久坐、情緒起伏大,身體抵抗力下降,為病毒“開放大門”。
?? 研究發現,冬季通風不暢、空氣干燥,人群聚集場所急性上感的發病率可上升至平時的2-3倍。
對于兒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來說,感染后并發癥的風險更高。這個現象提醒我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十分重要。
04 醫生怎么判斷你得了什么“感冒”?
醫院看病,很多人擔心醫生“光問不查”。其實,大部分急性上感主要靠問診和體征判斷——醫生會詳細詢問你的發病時間、體溫、咳嗽天數,有沒有流涕、頭痛、呼吸急促等,結合聽診判斷肺部是否有異常音。
當癥狀持續嚴重或者懷疑細菌感染時,部分患者需要做輔助檢查。比如:
- 用咽拭子檢測是否有病毒/細菌感染
- 血常規查看有無白細胞升高
- 極少數嚴重者行胸片排查肺部感染
?? 據統計,常規問診和簡易體檢就能為90%的患者明確感冒類型,輔助檢查主要為復雜疑難病例所用。
別怕去醫院被無謂檢查。把自己的癥狀歷史、家族既往病史、過敏情況告訴醫生,有助于快速且準確地作出判斷。
05 治療有講究,感冒用藥千萬別踩這些大坑!
- 抗生素濫用:急性上感90%是病毒導致,抗生素對病毒無效。比如一位34歲的男性,上呼吸道癥狀剛出現兩天,沒發高燒但自行買了頭孢和左氧氟沙星服用,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出現腹瀉。其實這種情況根本不需要用抗菌藥。
- 退熱藥吃過量:很多人發熱反復就超劑量吃退燒藥,企圖快速降溫。但數據顯示,退熱藥服用過量反而影響機體免疫反應,可能延長病程。
- 囤藥亂用多種感冒藥:超市一買一堆,覺著啥都吃才保險。其實多種感冒藥成分重復,容易加重肝腎負擔,引發副作用。
?? 研究證實,過度依賴退燒藥會干擾自身抗病毒的自然過程,適度發熱反而有助于清除病毒。
常見用藥誤區 | 可能后果 |
---|---|
自行采購抗生素 | 菌群失調、耐藥風險 |
退燒藥超量 | 肝損害、延長病程 |
多種感冒藥同時用 | 加重副反應 |
最好按照醫生指導、按需用藥。癥狀較輕時,不亂用藥物,讓身體自我修復才是更明智的選擇。
06 預防感冒有訣竅,這5招真有效
- 規范洗手??:流感季每天回家或用手接觸公共物品后,認真用流水和肥皂搓洗20秒,可以大大減少手部病原體。
- 定時開窗通風??:早晚別忘了讓屋里換換氣。專家建議:每日至少通風3次,每次15分鐘以上??諝饬魍?,有助于稀釋病毒濃度。
- 注意睡眠和飲水?????:身體修復靠好覺,白天活動多補溫水,維持呼吸道黏膜濕潤。
- 合適補充維生素:飲食中加些新鮮果蔬(如柑橘、獼猴桃),維生素C可調節免疫系統,小孩和老人尤其適用。
- 接種疫苗:流感疫苗對抵抗流感病毒有效(不是所有感冒),建議每年接種,尤其是老人、兒童、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低的人群。
?? 一項調查顯示,規范洗手可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發病率30%!
方法 | 操作要點 | 推薦人群 |
---|---|---|
規范洗手 | 流動水+肥皂擦洗20秒 | 所有人 |
勤開窗戶 | 每天3次/每次15分鐘 | 家庭、教室、辦公室 |
流感疫苗 | 每年1次 | 老人/兒童/慢病患者 |
說到底,最好的防護就是做好細節,不必追求“零感冒”,但健康生活常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