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早發現早治療,科學應對更安心
01 乳腺癌到底是什么?
聊起乳腺癌,有人會覺得它像“突然冒出來的小麻煩”,其實它是乳腺里的某些細胞變得不受控制地生長,逐漸變成異常的腫塊。乳腺癌不是一種病,而是有很多種不同類型。最常見的大致可分為導管癌(多數癌細胞起源于乳腺導管)和小葉癌(源自產生乳汁的地方)。其中,導管癌又分為“原位型”和“浸潤型”?!霸恍汀边€停留在原地,“浸潤型”則可能侵入周邊組織甚至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
醫生們還會用“激素受體狀態”和“分子分型”來進一步區分,比如有的乳腺癌細胞對雌激素敏感,有的則不是。正因為乳腺癌類型多,治療方式和預后也就各不一樣。
簡單說,乳腺癌是乳腺細胞“走偏路”,變得不聽指揮,并形成異常腫塊,類型不同,方案各異。
02 哪些癥狀提示可能患乳腺癌?
信號 | 生活中的表現 |
---|---|
乳房腫塊 | 摸到一個“頑固”小結節,不隨月經變化 |
皮膚凹陷或橘皮樣變化 | 乳房皮膚出現局部下陷、變厚或有類似橘子皮的紋路 |
乳頭溢液 | 非哺乳期,有少量血性、黃綠色或透明分泌物流出 |
乳頭回縮 | 原本外突的乳頭變得有些向內凹下去 |
洗澡或換衣時,用指腹環形按壓乳房四周,看看有沒有摸到不規則、邊界不清、質地較硬的包塊。
早期腫塊通常不痛,也不容易被發現。
提醒: 出現上述變化,尤其是持續或逐漸加重的,最好別等。任何年齡段女性只要發現乳房有異常,都應盡快去醫院做正規檢查。
03 為什么我會得乳腺癌?
- 激素水平變化:雌激素在乳腺發育中起大作用,但雌激素長期過高會讓乳腺細胞一直“工作”,增加發生異常的風險。比如,初潮早、絕經晚、沒有生育或哺乳史的人群更為高發。
- 家族遺傳因素:直系親屬中有乳腺癌病例,會讓風險升高。比如攜帶BRCA1、BRCA2等基因突變,乳腺癌發病率明顯增加。
例子:35歲小楊,母親45歲時患過乳腺癌,她自己也屬于高危人群。 - 年齡增長:乳腺癌更多發生在40歲以上,年齡越大風險越高。
- 生活方式相關:飲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運動、肥胖、長期高壓心理狀態、吸煙喝酒等都會增加風險。
研究顯示,乳腺癌與遺傳、激素有關,但其實絕大多數病例還是“散發”——即家族中并沒有類似的病史。
注意: 高危不等于一定會得,但若身處上述人群,乳腺健康檢查應更加重視。
04 確診乳腺癌需要做哪些檢查?
檢查方式 | 適用人群 | 作用說明 | 檢查注意點 |
---|---|---|---|
乳腺超聲 | 各年齡段女性,特別是年輕乳腺 | 發現腫塊、確定形態特征 | 不痛苦、可重復 |
鉬靶(乳腺X線) | 40歲及以上女性最佳 | 早發現微小鈣化、隱匿性腫塊 | 有假陰性風險,配合超聲更好 |
MRI檢查 | 高危人群或影像結果不明確者 | 分辨腫瘤性質、范圍,發現多發病灶 | 價格高,對金屬植入物有限制 |
組織活檢 | 發現疑似腫塊后 | 明確細胞類型、分子分型,為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 局部麻醉,安全性高 |
05 乳腺癌分期意味著什么?
得了乳腺癌,醫生不會“一刀切”同樣處理,而是會根據“分期”來決定方案。
分期其實就是用0~IV標記腫瘤發展階段——
分期 | 基本含義 | 治療選擇樣例 |
---|---|---|
0期(原位癌) | 腫瘤局限在原發部位,無侵襲(屬“預癌癥”) | 局部切除/保乳,術后隨訪即可 |
I-II期(早期) | 腫瘤較小,淋巴結少量受累或未受累 | 手術+可能的輔助治療 |
III期(局部進展期) | 腫瘤大,或多處淋巴結受累 | 綜合手段(新輔助治療+手術+后續等) |
IV期(晚期/轉移) | 腫瘤已擴散到遠處器官 | 全身治療/靶向治療,重在控制和緩解 |
解讀: 越早發現,治療選擇越多,治愈機會越大。分期越晚,治療目標就更偏向穩定、延緩病情。
06 乳腺癌有哪些治療方法?
- 手術 ??? : 適合絕大多數分期,主要分為保乳術(如果腫瘤較小且遠離乳頭乳暈)和全乳切除。醫生會結合患者意愿、腫瘤位置、分期決定。
- 放射治療:術后輔助控制殘存癌細胞,常配合保乳術使用,也適合部分晚期患者緩解癥狀。
- 化療 ?? :需要根據分子分型選擇方案。對分期較高、淋巴結轉移、三陰性等患者常規采用。常見不良反應有脫發、乏力等。
- 內分泌治療:激素受體陽性患者專屬,如使用他莫昔芬等,降低復發風險,療程長(5年以上)。
- 靶向治療 ?? :HER2過表達型患者可用,為部分類型定向“打擊”癌細胞。
治療是“組合拳”,方案因人而異。醫院多學科團隊MDT會根據分型、分期、耐受性、患者意愿制定最合適的方案。
07 治療期間可能出現哪些不良反應?
- 脫發&皮膚改變:化療后頭發普遍變稀、脫落,有時還會出現皮膚干燥、色斑。
- 惡心、嘔吐、乏力:化療藥物刺激胃腸道,導致惡心、胃口變差,部分患者有疲憊感。
- 白細胞下降、貧血:部分藥物影響骨髓造血,需增強營養,定期查血。
- 心臟功能問題:個別靶向藥物(如抗HER2治療)有影響心肌的可能,治療交替期間需查心臟。
- 潮熱、關節不適:女性接受內分泌治療后,有人會像“更年期”那樣潮熱、關節僵硬。
- 輕度脫發可用帽子、假發調整心態
- 惡心時可以嘗試清淡易消化飲食
- 定期查血、心臟功能,發現異常及時反饋醫生
- 心情低落、焦慮建議與專業人士溝通
別忽視: 不良反應能通過調整藥物、改善生活習慣、心理疏導等多途徑緩解。早報告、早干預效果最好。
08 治療后如何科學管理?
- 定期復查隨訪:治療完成半年內,三個月隨訪一次,之后逐步拉長間隔。每次包括乳腺影像學、血常規等檢查。
- 保持合理作息:保證充足睡眠,每天適當散步、體能鍛煉,避免過度勞累。
- 心理調適:可以適度加入患者互助小組,和同路人交流分享經驗,建立積極心態。
- 飲食優化:均衡膳食、多樣化攝入。推薦:多攝取新鮮蔬菜水果、豆制品,并依據個人體質調整肉類、奶制品。
- 規律體檢別中斷 ??
- 有新不適及時就醫 ??
- 避免孤獨,把家人朋友當“堅強后盾”
- 接納情緒波動,積極求助不等于脆弱
小提示: 輕松的生活節奏和健康的飲食習慣,會讓身體逐漸恢復元氣,也會幫助預防復發。
?? 實用提醒
- 40歲以后每年做一次乳腺影像學檢查
- 乳房出現新變化(腫塊、溢液、皮膚變形等)要及時去醫院
- 治療要選擇正規醫院、堅持全程,醫生會根據個體制定方案
- 放松心態,勇敢溝通,科學管理身體和情緒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