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分鐘1人確診!肺癌中的"鱗癌"到底有多危險?趁現在趕緊了解
朋友聚會時,偶爾會有人不自覺地咳嗽兩聲,大家往往調侃一句:"你是不是抽太多煙啊?"其實,持續的咳嗽、痰里帶點血絲,有時真的不只是小毛病。在我們身邊,肺癌、尤其是肺鱗狀細胞癌,越來越多見了——統計數據顯示,每3分鐘就有一個新發病例。很多人還沒意識到,這種病可能離自己沒那么遠。
01 肺鱗狀細胞癌是什么?
簡單來講,肺鱗狀細胞癌(簡稱肺鱗癌)是肺癌的一種常見類型,大約占全部肺癌的25%-30%。如果把我們的肺比作送氧氣的高速公路,鱗癌通常堵在這些"主干道"(中央大氣道)上。它往往和抽煙緊密相關,發病人群絕大多數有長期吸煙史,且多發生在中老年男性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肺鱗癌生長較慢,早期多數缺乏明顯癥狀,很多人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就診時才被發現。研究發現,長期接觸煙草的人群肺鱗癌發病率遠高于不吸煙者,是非吸煙者的10-20倍。
02 癥狀變化:哪些信號不能忽視?
癥狀表現 | 生活實例 | 是否需就醫 |
---|---|---|
持續咳嗽 | 不是偶爾清嗓,是每天都要咳,甚至半夜也咳 | 如超2周未好轉,建議就診 |
痰中帶血絲 | 漱口或咳痰時發現有粉紅或紅色條紋 | 首次出現即建議看醫生 |
聲音嘶啞 | 講話時嗓音沙啞、變低沉,未感冒也一直這樣 | 癥狀持續1周以上請就診 |
胸痛/胸悶 | 深呼吸或咳嗽時胸部有鈍痛感 | 需進一步排查 |
反復肺部感染 | 一年多次支氣管炎或肺炎 | 頻繁發作應檢查 |
- 不是每個咳嗽都是癌癥,但長期不愈要警惕。
- 痰里帶血絲即使沒有別的癥狀,也需要盡快就醫排查。
有位58歲的男性患者,煙齡超過30年,起初只是咳嗽以為是感冒。兩個禮拜后咳嗽沒緩解,吐痰時偶爾發現血絲。他本想再"扛一扛",結果查出早期肺鱗癌。說明這些癥狀一旦持續時間明顯延長,就不能再拖了。
03 為什么會得肺鱗癌?
- 吸煙及二手煙:吸煙產生的大量致癌物會損傷呼吸道上皮細胞,時間久了,部分細胞變得不再正常繁殖,最終演變成癌。醫學界指出,長期吸煙者發生肺鱗癌的風險是非吸煙者的10-20倍。
- 職業暴露:長期在礦場、工廠、建筑工地等環境,吸入灰塵、石棉或某些化學氣體,對肺的損害會長期累積。
- 空氣污染:城市空氣中的顆粒物和污染氣體同樣能引起肺組織慢性炎癥和細胞異常增生。
- 年齡因素:隨著年齡增長,肺部細胞已經經歷了更多的環境刺激和遺傳變異,罹患風險隨之增加。
- 家族史和遺傳:如果直系親屬曾患肺癌,個人風險會比普通人群更高,尤其當環境因素疊加時。
其實這些因素在生活中很常見,并不是某個人做錯了什么。真正的關鍵,是如何早發現并積極應對。
04 如何確診肺鱗癌?檢查流程早知道
- 低劑量螺旋CT(LDCT)
LDCT能在病變很小、無癥狀時發現肺部小結節;輻射量較低,適合高風險人群每年一次。 - 支氣管鏡檢查
通過鼻腔或口腔伸入一根細軟鏡子,直接看到氣管和支氣管內部情況,疑似部位還可取樣送病理分析。 - 活檢(組織病理檢查)
如果影像找到異常,以穿刺、支氣管鏡等方式切取一小塊組織,顯微鏡下分析癌細胞類型,是確診的"金標準"。 - 血液腫瘤標志物檢測
輔助評估病情和治療監測,但不能替代影像和病理檢查。
- CT和支氣管鏡一般不會痛苦,活檢病人多有鎮靜處理,不必過分擔心。
- 每種檢查目的不同,請聽從專業醫生建議,不用全做一遍。
05 肺鱗癌治療:科學應對,辦法不少
治療方式 | 適用階段 | 主要優劣勢 |
---|---|---|
手術切除 | 早期(I-II期) | 能徹底切除腫瘤,治愈率最高,但需整體狀況好 |
放射治療 | 無法手術或手術后輔助 | 局部控制腫瘤,對部分病例很有效,副作用較輕 |
化學治療 | 進展期或術后輔助 | 系統性治療,可縮小轉移灶,部分人有明顯副反應 |
靶向/免疫治療 | 特定基因型/晚期 | 新型方案,對部分患者明顯益處,但需適配基因檢測 |
說起來,近年來免疫治療取得了突破進展,讓晚期患者也有更多選擇。不過,最好的機會在早期——早確診,治愈概率也相對更高。
06 日常預防:從這里做起
行動建議 | 實用說明 |
---|---|
戒煙并杜絕室內吸煙 | 越早戒煙,風險下降越快。連續10年煙齡歸零,鱗癌概率減少一半 |
年度低劑量CT篩查 | 45歲以上有吸煙史者每年1次,早篩查早發現 |
加強防護與通風 | 工作環境有灰塵/化學氣體時,佩戴N95口罩,注意通風 |
合理膳食 | 多吃新鮮果蔬(如西蘭花、胡蘿卜、柑橘)可增加抗氧化營養,幫助維持細胞健康 |
適量鍛煉 | 每周累計15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騎行有助增強免疫力 |
- 痰中發現血絲時不要猶豫,立刻就醫最安全。
- 40歲后的吸煙人群應安排每年低劑量CT體檢。
- 家族成員有肺癌病史者,體檢請主動告知醫生。
像46歲的李先生,抽煙超過20年,去年單位組織體檢時做了低劑量CT,意外發現了一個早期小結節。及時手術之后,他現在生活一切正常。這說明,主動檢查、關心健康,遠比"拖"著安全得多。
其實肺鱗癌并不可怕,關鍵是及時發現和專業應對。如果家中有人吸煙、或在高風險環境工作,不妨今天就把低劑量CT體檢安排上。生活中注意這些小細節,往往能幫自己和家人規避大風險。
正確認識肺鱗癌,遵循科學建議,對自己和身邊人多一份關心,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