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便血才后悔!肛腸息肉早發現其實很簡單
01 息肉到底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把肛腸息肉當成一個遙遠的話題,覺得跟自己沾不上邊。其實,這東西就像路邊突然冒出的“小土包”,平時沒什么感覺,但如果不留意,有的會變得很麻煩。
簡單說,肛腸息肉就是腸道內壁上多出來的小肉芽。按照形態和性質,大致可以分三類:
腺瘤性息肉值得格外重視,目前公認它是腸癌的“前哨站”。如果疏忽,幾年內有可能變成不正常的組織(即癌變)。
類型 | 外觀特點 | 風險等級 |
---|---|---|
炎性息肉 | 表面紅潤,像小疙瘩,主要出現在慢性炎癥部位 | 低 |
增生性息肉 | 表面平滑,多為白色或灰白色 | 較低 |
腺瘤性息肉 | 大小不一,可能有細長“梗”或呈菜花狀 | 高,部分可發生癌變 |
02 這些癥狀出現要當心!
很多時候,息肉出現時沒什么感覺,直到一些“小信號”冒出來,才讓人警覺。有三種表現要格外關注:
- 1. 無痛便血:馬女士,48歲,近兩個月偶爾發現便后紙上帶血,沒有疼痛感。多數人會當作痔瘡,實際上息肉也常這樣安靜地出場。
- 2. 排便習慣改變:如果突然總是想上廁所,排便次數增多卻拉不盡,別光想“腸胃炎”。有些息肉長在直腸,會影響大便通過。
- 3. 黏液便、腹部隱痛:早期息肉偶爾出點透明或淡黃黏液,一些人還會肚子不舒服,但不是很嚴重,持續幾天就要小心。
03 為什么腸道會長息肉?
很多人不明白,自己吃飯正常、生活規律,怎么還會遇到息肉問題?其實,腸道息肉和幾個因素關系非常密切:
年齡增長
腸道黏膜老化,就像墻皮經年累月后開始變舊。50歲以后,息肉概率明顯增加。
腸道黏膜老化,就像墻皮經年累月后開始變舊。50歲以后,息肉概率明顯增加。
家族遺傳
如果有直系親屬年輕時患腸息肉或腸癌,子女風險會高2-3倍,尤其是40歲以內發病的家族成員。
如果有直系親屬年輕時患腸息肉或腸癌,子女風險會高2-3倍,尤其是40歲以內發病的家族成員。
慢性炎癥
患有慢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的人,腸黏膜反復修復時,容易長出“多余的組織”。
患有慢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的人,腸黏膜反復修復時,容易長出“多余的組織”。
飲食結構問題
醫學界認為,高脂肪和紅肉過量會刺激腸道,增加異常細胞生長的機會。長期吸煙也會影響黏膜修復,變成息肉的風險更高。
醫學界認為,高脂肪和紅肉過量會刺激腸道,增加異常細胞生長的機會。長期吸煙也會影響黏膜修復,變成息肉的風險更高。
研究顯示,50歲以后查出息肉的人,十年內如不處理,腺瘤性息肉轉變為腸癌的風險遠遠高于普通人。所以,不是壞習慣的人才會得息肉,更多的是躲不過遺傳和歲月的“考驗”。
04 腸鏡檢查沒想象中可怕
很多人一聽到“腸鏡”就打怵,覺得又尷尬又折騰,其實現在技術發展之后,腸鏡已經變得很溫和。流程其實簡單,也并沒有傳說中的那樣可怕。
- 首先醫生會幫你預約,一般需要提前清理腸道。
- 現在多數醫院都能提供“無痛腸鏡”,麻醉后幾乎無感,和打個小盹差不多。
- 整個檢查時間也就10-20分鐘,結束后能馬上恢復正?;顒印?/li>
05 小息肉門診就能解決
很多患者看到自己查出息肉,一下就慌了。其實現在,大部分息肉都可以通過腸鏡下直接切除,無需手術開刀。
發現并即刻切除息肉,是預防癌變最簡單直接的辦法。
傳統手術 | 腸鏡切除 |
---|---|
需開腹或切口 | 內鏡進入,局部去除 |
住院時間長、恢復慢 | 大多即查即切,門診當天能回家 |
有瘢痕、感染風險 | 傷口極小,感染風險低 |
32歲的林先生在體檢中發現小腺瘤性息肉,醫生建議當天切除,30分鐘不到就結束了。后期幾乎沒有不適,也沒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
06 守住腸道健康的三件小事
說起來,守護腸道并不難,關鍵是用對方法。下面三點能幫你把息肉風險降到最低——完全不涉及“忌口”、你只需要照做正面的調整。
膳食纖維
吃足粗糧、蔬菜、豆類,有助于腸道蠕動,每天建議25克以上。
?? 推薦:一盤深色蔬菜 + 一份粗糧,每餐必有。
吃足粗糧、蔬菜、豆類,有助于腸道蠕動,每天建議25克以上。
?? 推薦:一盤深色蔬菜 + 一份粗糧,每餐必有。
適度運動
每周保持3-5次,每次30分鐘快走、慢跑等有氧運動。能幫助腸道“順暢”,減少便秘,降低息肉機會。
?? 堅持動起來,腸道會更健康。
每周保持3-5次,每次30分鐘快走、慢跑等有氧運動。能幫助腸道“順暢”,減少便秘,降低息肉機會。
?? 堅持動起來,腸道會更健康。
規律復查
息肉切除后,腺瘤性息肉患者一年復查一次,普通息肉至少三年一次即可。
? 別忘了設好檢查日歷提醒。
息肉切除后,腺瘤性息肉患者一年復查一次,普通息肉至少三年一次即可。
? 別忘了設好檢查日歷提醒。
?? 快速行動指南
- ?? 40歲以后定期查腸鏡,息肉切除比事后補救更省心。
- ?? 每天吃夠一盤蔬菜一份粗糧,對腸道特別友好。
- ???♂? 保持活動,讓身體“不堵車”,腸道也會變得更健康。
- ? 有腺瘤性息肉史或家族史,別等癥狀出現,每年復查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