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急性膽囊炎!70歲患者的救治之路
一位70歲的患者近日因急性腹痛住院,經診斷為急性膽囊炎。醫院的綜合檢測顯示,該患者的白細胞計數顯著升高,肝功能和腎功能指標亦出現異常。正常情況下,白細胞計數的參考范圍為4-10×10?/L,而該患者的白細胞計數遠高于這一范圍,肝功能檢測中的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也超出正常水平,分別高于40 U/L和35 U/L。此外,腎功能檢測中的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也高于正常參考值,分別超過20 mg/dL和1.3 mg/dL。
急性膽囊炎是指膽囊的急性炎癥,通常由膽結石導致膽囊管阻塞,進而引起膽汁滯留和細菌感染。該狀態不但會導致劇烈腹痛,還會誘發一系列嚴重的癥狀,如黃疸、發熱和惡心嘔吐等,因此需要緊急處理。
急性膽囊炎的成因及診斷
急性膽囊炎主要由膽結石引起,膽結石阻塞膽囊管導致膽汁排出受阻,膽囊內壓力增加,膽汁滯留和細菌滋生,引起炎癥反應。另一些成因包括細菌感染和供血中斷,特別是在老年和體弱的患者中更容易發生。此外,罕見情況下,急性膽囊炎也可因血液中細菌感染、膽囊壁梗死或腫瘤壓迫引起。臨床早期癥狀通常表現為右上腹劇痛,通常在進食油膩食物后數小時發生,同時伴有發熱、惡心和嘔吐。
診斷電急性膽囊炎通常依靠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中白細胞計數升高是急性炎癥的標志,肝功能和腎功能的異常提示病情嚴重程度。影像學檢查,如超聲波和CT掃描,是確診急性膽囊炎的重要工具。急性期超聲波可以顯示膽囊壁增厚、膽泥和膽石,CT則能更精準地評估膽囊及其周圍組織的情況。
治療急性膽囊炎的有效方法
急性膽囊炎的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而定。輕度病例通常采用保守治療,包括禁食、輸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抗生素治療和鎮痛劑緩解疼痛??股剡x擇以覆蓋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為主,如頭孢菌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嚴重病例或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則需進行膽囊切除手術,以解除膽囊管阻塞和杜絕感染源。外科手術包括傳統的開腹膽囊切除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腹腔鏡手術由于創傷小、恢復快而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
預防急性膽囊炎的日常措施
急性膽囊炎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肥胖者、糖尿病患者、肥胖和高脂飲食者、老年人以及有膽結石病史者。日常預防措施有助于減少發病風險。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飲食習慣,飲食宜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其次,肥胖患者應積極減重,保持體重在健康范圍內。第三,定期體檢,尤其是有膽結石病史的患者,應定期進行腹部超聲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病變。對于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防止感染。
總的來說,急性膽囊炎是一種急癥,需要及時的醫學干預。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檢查,可以大大降低其發生率。如果出現右上腹劇烈疼痛等癥狀,應立即就醫,以盡早確診和治療,避免嚴重并發癥。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體檢是預防急性膽囊炎的關鍵
- Kumar, S. et al., "Acute Cholecystit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17.
- Lee, J. et al., "Biliary disease and outcomes in the modern era," Current Opinion in Gastroenterology, 2016.
- Gupta, B. et al., "Role of imaging in acute cholecystitis: Updates and re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Imaging Science,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