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早發現早治療:這些信號千萬別忽視
說起來,很多人把胃里的不舒服當成“小毛病”,想著“忍忍就過去了”。但其實,胃部出現的一些變化,可能正悄悄提醒我們注意健康。尤其是40歲以后,偶爾的隱痛、吞咽不適、飯量變小都值得多留意。這次,我們用最簡單的方式,幫你識別胃癌的早期信號和預防辦法,讓大家生活得更安心。
01 胃癌到底是什么?
胃癌其實就是胃里的某些細胞“失控”,變成了異?;虿徽5慕M織,這些細胞不斷分裂,堆積成腫塊(腫瘤),甚至可能擴散到身體的其他地方。(可以理解為胃這家“工廠”某條生產線出故障了,開始生產質量不過關的產品)
早期的胃癌進展不快,甚至沒什么動靜;但如果沒及時發現,腫瘤逐漸長大,占據胃壁,影響進食和消化,有些還會通過血液或淋巴到其他器官,這時候治療會比較難。醫學研究顯示,早發現、早治療的胃癌,5年生存率能達到90%以上,但晚期則有很大挑戰。
02 哪些癥狀提示可能得了胃癌?
- ?? 持續的上腹不適或隱痛:如果腹部的脹痛、難受持續兩周以上,并且沒有明顯加重,但就是好不了,這時要引起注意。
- ?? 飯量減少、經常覺得飽:以前能吃得下,現在每餐都很容易飽,有時候還沒吃幾口就不餓了。
- ?? 體重明顯下降:短時間內,體重出現意外的減少,尤其是沒有明顯改變飲食或運動。
- ?? 乏力、總覺得沒精神:長期沒有胃口或者腫瘤消耗身體營養,容易導致疲憊。
- ?? 黑便或嘔血:偶爾發現大便顏色像瀝青,或者刷牙時有血沫,“胃出血”的信號要警惕。
- ?? 惡心嘔吐:飯后經常惡心,或者嘔吐,尤其是嘔吐物帶血時。
?? 例子:王阿姨(54歲)胃口差了整整一個月,還以為是換季腸胃炎,后來檢查才發現早期胃癌。這說明,如果出現持續的不舒服,不能一直拖。
03 為什么會得胃癌?
風險因素 | 影響機制 | 現實場景 |
---|---|---|
幽門螺桿菌感染 | 這種細菌長期刺激胃黏膜,導致慢性炎癥、萎縮,進而可能誘發癌變。 | “有朋友體檢發現胃鏡提示幽門螺桿菌陽性,卻沒引起重視。” |
高鹽飲食/腌制食品 | 高鹽和腌制品內的化學成分會破壞胃黏膜環境,增加癌變概率。 | 比如經常吃咸菜、咸魚。 |
慢性胃病 | 長期胃炎或胃潰瘍,黏膜反復受損,更容易出現異常細胞增生。 | 有慢性胃炎的人忽視復查。 |
家族遺傳 | 部分人有遺傳易感性,家族有胃癌史風險會高一些。 | 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人得過胃癌。 |
吸煙酗酒 | 長期刺激胃部細胞自我修復能力,給異常增殖制造條件。 | 每天都要來幾杯,有時飯后還要抽煙。 |
年齡增長 | 50歲以后,身體自我修復力會逐步下降,胃癌風險升高。 | 60歲以后的男性,風險顯著提升。 |
??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胃癌病例約占全球一半,其中75%的患者都在50歲以上。
04 胃癌診斷:需要做哪些檢查?
- 胃鏡檢查 ?? 把細小的鏡頭通過食道送進胃里,直接觀察胃內情況,也是目前診斷胃癌最權威的方法。如果發現異常,還可取一點組織做病理檢查。
- 胃部活檢 ?? 取下一小塊可疑的胃黏膜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是否已癌變。
- 影像學檢查 ??? 通常包括腹部CT、超聲等,確定腫瘤范圍及是否轉移到其他部位。
- 相關實驗室檢查 如血液腫瘤標志物(如CEA、CA19-9)輔助風險評估,但不能單靠這些指標判斷。
?? 胃鏡沒有想象中難受,大多數人做完胃鏡后很快就恢復日常。醫生會根據需要幫你選擇合適的檢查方式。
05 胃癌有哪些治療方法?
- 手術切除 ?? 早期發現的胃癌,通常可以通過手術完全切除病灶。部分病人甚至可以做微創手術,恢復較快。
- 化療 ?? 適用于中晚期或不能手術的患者,通過藥物殺死腫瘤細胞,延緩進展。
- 靶向治療 ?? 某些基因類型的胃癌患者可以用專門“鎖定”癌細胞的藥物,副作用比傳統化療輕。
- 免疫治療 ?? 幫助提升身體對腫瘤的識別和清除能力,適合部分特殊分型的病例。
- 對癥支持治療 目的是讓患者生活更舒適,包括止痛、營養支持等。
?? 劉先生(62歲)因早期胃癌接受微創手術,術后恢復得不錯。和醫生密切溝通,選擇合適的方案就很重要。
06 日常怎么做能遠離胃癌?
- ?? 新鮮蔬果 有助于保護胃黏膜,建議每日兩餐中至少加入蔬菜,并搭配富含維C水果。
- ?? 規律三餐 保證胃有規律的工作與修整時間,避免暴飲暴食和飯點不定。
- ?? 飲水充足 多喝溫水幫助消化,減少腸胃壓力。
- ???♂? 適度運動 散步、慢跑、太極等運動,有助提高身體免疫力和胃腸蠕動。
- ?? 定期胃部健康檢查 建議40歲以后,每2-3年做一次胃鏡。尤其家中有胃病或胃癌史的人,更要記得提前篩查。
- ?? 幽門螺桿菌檢測與規范治療 如果檢查發現感染,一定要咨詢醫生做系統的藥物根除治療。
?? 如果發現自己經常胃口差、飯后脹痛時間很長,而家里又有類似病史,主動查查總沒有壞處。
?? 腌制食品偶爾嘗一下沒問題,但每周別超過2次。
實用小貼士??
重點 | 建議 |
---|---|
40歲以后 | 定期做胃鏡檢查,2-3年1次 |
持續上腹不適 | 超過2周要及時就醫 |
腌制食品 | 每周最多2次,能少則少 |
幽門螺桿菌陽性 | 遵醫囑規范治療 |
總之,胃癌早期如果能認真注意身體信號,采取科學的生活方式,大部分人都能守住健康底線。多關心自己和身邊人的胃部“小提示”——有異常別硬撐,主動去查查沒壞處。健康,其實離我們都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