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胸悶讓你難以安睡?探索心肌供血不足的奧秘!
在近日的一次門診記錄中,我們關注到一位67歲的患者,近期無明顯誘因出現心悸、胸悶、氣短等癥狀,其心率高達60次/分。結合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史,醫生初步診斷為心肌供血不足。這一診斷揭示了患者可能存在心血管系統相關問題,特別需要引起關注。
對于任何人來說,如果出現類似癥狀,都需要高度重視,因為這不僅可能帶來身體不適,還可能是一些嚴重疾病的早期提示。

心肌供血不足可能導致的疾病有哪些?
心肌供血不足,顧名思義,即心臟的供血量無法滿足心肌代謝需求。通常,這種情況大多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痙攣等因素引起。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嚴重心血管疾病。
文獻指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心肌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由于脂質物質在動脈內壁沉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導致血管狹窄,最終引起血流減少。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一項研究,全球每年約有1670萬例心肌梗死事件,其中大多數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相關。
如何治療心肌供血不足?
對于心肌供血不足的治療,首先需要明確病因。若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則可考慮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或手術治療。常用藥物包括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及β受體阻滯劑等。介入治療則主要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通過在狹窄的冠狀動脈內放置支架來恢復血流。而對于嚴重病例,如多支病變,冠狀動脈搭橋手術(CABG)可能是最佳選擇。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一項研究表明,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接受PCI的患者在減少心絞痛發作、改善生活質量方面效果顯著。而CABG則適用于多支病變的患者,并在長期生存率和重大心臟事件發生率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預防心肌供血不足,你可以這樣做!
預防心肌供血不足需要從生活習慣入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保持合理飲食,減少高脂高鹽食物攝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其次,戒煙戒酒,煙草和過量酒精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再次,定期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比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提升心肺功能;另外,管理好體重,避免肥胖;最后,定期體檢,特別是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群體,早發現早治療。
總之,心肌供血不足雖然聽起來令人擔憂,但通過科學的醫療手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有效控制和預防的。希望大家引以為戒,關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一旦發現不適癥狀,及時就醫,以便早日確診和治療。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您了解心肌供血不足的相關知識,并引起您的重視。健康無小事,未雨綢繆才能讓我們享受美好生活!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22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uthors: Salim Yusuf et al.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Coronary-Artery Bypass Grafting in Patients with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uthors: S. Y. Park et al. Published in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