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三個常見指標,各自反映著不同的“門道”:
指標名稱 | 正常范圍 | 意義解讀 |
---|---|---|
ALT(谷丙轉氨酶) | <40 U/L | 主要看肝細胞損傷的程度;升高通常和肝臟自身疾病關系更緊密 |
AST(谷草轉氨酶) | <35 U/L | 反映肝細胞及其他器官損傷(如心?。黄鹂紤]更精準 |
AFP(甲胎蛋白) | <20 ng/ml | 肝細胞再生及肝癌的“風向標”,肝癌篩查的常用腫瘤標志物 |
很多人發現自己報告“超標”后會很慌,真要擔心肝癌嗎?其實,大多數的輕度升高是暫時的,比如劇烈運動、感冒發燒時也可能出現。不過,以下情況須特別留心:
不少患者在發現肝癌時已是中晚期,因為早期常無癥狀,就像“慢動作內線失守”。那么,什么原因讓肝臟細胞逐步“變壞”呢?
一旦醫生對肝癌有懷疑,靠抽血查個AFP遠遠不夠。按診療流程,以下三大手段是醫學界的金標準:
檢查方式 | 適用情況 | 特點 |
---|---|---|
肝臟超聲 | 初篩/隨訪高危人群 | 無創、安全、實時顯示肝臟結節 |
CT或MRI | 發現可疑病灶時 | 判斷病變大小、血管分布,有助于分期 |
肝穿刺活檢 | 不能明確診斷時 | 取出肝組織,最終判定良惡性 |
真正進入治療階段,方案很多,關鍵看發現的早晚和肝功能基礎狀況。
肝功能異常并非等同肝癌,但持續高異常、AF P明顯升高值得關注。大多數時候,規律作息和健康飲食,肝臟完全能自我修復。只要學會讀懂體檢信號、堅持預防、及早檢測,就能讓健康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