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這些信號別忽視,早發現能救命!
01 這是一種怎樣的“沉默病”
某天清晨,王阿姨像往常一樣起床,可最近總覺得肚子脹脹的。她沒往心里去,只當年紀大了腸胃差。其實,卵巢癌常常正是這樣悄無聲息地到來,沒有劇烈的疼痛,也沒有夸張的不適。但這種“沉默”,恰恰最讓人掉以輕心。
從醫學的角度看,卵巢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它主要是因為卵巢細胞(多為表層細胞)出現異常增生,導致局部形成腫瘤組織。這些異常細胞初期往往“低調”,不會很快地影響生活,所以很多人沒有覺察。等到明顯癥狀出現時,通常已到發展比較晚的時候了。
02 這些信號別當“小毛病”
很多卵巢癌患者和王阿姨一樣,前期完全沒有特別劇烈的不適,只有一些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小變化”。
癥狀類型 | 日常表現 |
---|---|
腹部脹感 | 偶爾覺得肚子松松垮垮、褲腰莫名變緊 |
尿頻 | 最近總想上廁所,夜里要起來一兩次 |
乏力 | 原本喜歡散步,但現在總是精神不濟 |
輕微胃口差 | 吃一點東西就感覺飽,不想進食 |
這些癥狀如果只是偶爾出現或者短時間就好轉,問題通常不大。但如果上面的某些表現持續幾周,或者越來越明顯,別只當“年紀大腸胃弱”,可能暗藏風險。
03 為什么有些人會得卵巢癌?
卵巢癌并不“隨機”,有些人本身就處在高風險區。最常見的原因分為遺傳、年齡和激素環境變化。
- 基因突變:家里有母親、姐妹患乳腺癌或卵巢癌,尤其攜帶 BRCA1 或 BRCA2 基因突變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風險大幅增加。
- 年齡相關:40歲以上女性更容易遇到這個問題。數據發現,絕大多數卵巢癌患者都集中在這個年齡段。
- 激素及生殖史:月經初潮早、絕經晚、生育次數少或者根本沒有生育過的女性,風險略高。長期不排卵可能使卵巢“工作負荷”增加。
04 檢查怎么做?不會很復雜
如果發現身體有可疑改變怎么辦?其實常見的檢查并不復雜,很多時候能快速篩查初步風險。
檢查項目 | 過程描述 | 意義 |
---|---|---|
超聲(腹部或陰道) | 在醫院進行,十幾分鐘即可 | 觀察卵巢有無腫塊、形態變化 |
CA125血液檢測 | 抽血化驗,很快完成 | 發現腫瘤標志物是否升高,輔助判斷風險 |
婦科體檢 | 常規醫生檢查,通常不需特別準備 | 評估下腹部及生殖系統其他異常 |
部分醫院還會根據病情建議做CT、MRI等進一步檢查。整體過程大部分女性都能接受,不用太擔心過程會很痛苦。
05 醫生一般怎么治療?
治療方式會針對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選擇。絕大多數患者,方案可能包括手術和藥物治療這兩大類。
- 手術治療:最常見,需要將腫瘤組織及周圍受影響的卵巢/輸卵管部分切除。早期患者僅需局部手術,后續康復率很高。
- 化療:主要用在術后或不能手術的患者,通過藥物抑制異常細胞生長。部分患者術前術后都要化療,幫助減少復發風險。
- 靶向治療及< b>免疫治療:主要為晚期或復發患者提供更多選擇,比如特殊藥物直擊癌細胞的“弱點”,減少正常組織損傷。
治療過程中醫生會綜合考慮患者年齡、體質、病情分期等, 個體化制定方案,有什么疑問及時和主診醫生溝通,別諱疾忌醫。
06 聰明女性這樣做,日常更安心
- 定期婦科檢查 ??:40歲以后,每年做一次專業檢查,有家族史的可以更頻繁。女性身體有變化時更不要拖延就醫。
- 早發現,早行動 ??:女性一旦發現持續的腹部脹感、尿頻、乏力等且持續超過兩周,建議及時到靠譜醫療機構診治。
- 均衡飲食,保持活力 ??:
推薦食物 主要益處 食用建議 豆類及豆制品 富含植物雌激素,有助于女性激素平衡 每天喝豆漿、適量豆腐進餐 深色蔬菜 豐富抗氧化物質,有利健康 每日膳食適當加入菠菜、芥蘭、菜心等 水果(藍莓、獼猴桃等) 含多種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餐后適量食用,避免暴飲暴食 魚類 含有優質蛋白與不飽和脂肪酸 建議每周2-3次 - 關注遺傳風險 ??:有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的,建議遵醫囑選擇合適的基因檢測和咨詢,并和有經驗醫生討論是否需要更密切隨訪。
- 保持運動習慣 ???♀?:適度鍛煉有益整體健康,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效果較好。
最后,有些消息容易讓人擔憂,但過度緊張其實沒幫助。早點識別信號,適當體檢,多和專業醫生溝通,生活方式做好,卵巢癌真沒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