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防治指南:從診斷到治療的關鍵要點
01 肝癌到底是什么?為什么這么危險?
一天結束后,或許你會坐在沙發上,刷著手機看到“肝癌”這幾個字。其實,肝癌指的是肝臟細胞發生了不正常的“變異”,這種細胞就像工廠里的不合格產品,不僅自己搞破壞,還會影響身邊的健康分子。肝癌分為幾種類型,最常見的是肝細胞癌(占了大約85%),還有膽管細胞癌等。
說起危險,醫學數據顯示,全球每3分鐘就有1人死于肝癌,這個數據讓人不免揪心。它進展快,發現時常已到晚期,這也是為什么肝癌讓人談之色變。所以,了解它的基本情況,就是拿回主動權的第一步。
02 身體出現哪些信號要警惕肝癌?
- 右上腹可以摸到明顯的腫塊或有壓痛感
- 本來消瘦,近期還腹脹,穿褲腰帶突然覺得緊
- 皮膚或眼白發黃(黃疸)
- 反復或持續的無力、食欲明顯減退
- 腹水或下肢水腫,不明原因突出
有一位53歲的男性,幾個月來他發現自己的褲腰一天天變緊,體重卻直線下降。本以為是腸胃問題,直到家人覺得他眼白發黃,才去醫院檢查,確診為肝癌。從中可以看出, “消瘦+腹脹”特別需要引起注意,不等同于普通肝病的小毛病。如果這些癥狀持續存在,別自行拖延,直接就醫最靠譜。
03 哪些人更容易得肝癌?
高風險因素 | 原因說明 |
---|---|
乙肝、丙肝病毒攜帶 | 長期病毒感染損傷肝細胞,易發展為癌 |
肝硬化(不分原因) | 肝功能反復受損,細胞病變風險大幅增加 |
食用受黃曲霉素污染的食物 | 黃曲霉素使肝細胞DNA易發生突變 |
長期大量飲酒 | 酒精引起肝損傷,促進病變 |
肥胖、2型糖尿病 | 導致脂肪肝,炎癥慢性刺激肝細胞 |
家族有肝癌史 | 遺傳影響肝細胞穩定性,風險增加 |
研究發現,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中國肝癌發病的主因,肝硬化、受污染食品及遺傳因素也不可小覷。有這些情況的人,不等于一定會得肝癌,但風險確實高了不少。
04 確診肝癌需要做哪些檢查?
- B超檢查:首選的篩查方法,無創且操作便捷,如果B超發現肝臟有“占位”,醫生會建議進一步檢查。
- 增強CT/MRI:能明確腫塊的大小、位置和血供特點,幫助醫生準確判斷性質。(CT前需空腹4小時)
- 甲胎蛋白(AFP)檢測:AFP升高時要特別留心,但并非所有肝癌都會升高或升得很高,只是參考指標之一。
- 肝穿刺活檢:必要時通過細針獲取少量組織,明確診斷。現在技術很成熟,風險非常低,不用過度擔心。
- 乙肝患者每6個月建議做一次肝臟超聲篩查
- 增強CT檢查當天需保持4小時空腹
- 活檢疼痛感很輕,過程安全,別過度恐懼
05 肝癌分期不同,治療選擇差在哪?
肝癌的治療方案要看疾病分期,醫院通常用BCLC標準來分層,不同階段差別大。下面這張表可以快速幫你理清思路:
BCLC分期 | 常用治療方法 | 關鍵看點 |
---|---|---|
早期 | 手術切除、消融、肝移植 | 70%的早期患者可以長期生存 |
中期 | 介入栓塞術(TACE)、局部消融 | 起效快,適合腫瘤局限但不能手術的患者 |
晚期 | 靶向藥(如索拉非尼)、免疫治療 | 改善癥狀,延長生存期 |
簡單來說,分期越早,治療手段越“根治”;但就算為晚期,也有新的藥物讓生活質量和生存期得到提升。關鍵還是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把握主動權。
06 治療副作用怎么應對?
- 靶向藥手足綜合征:手腳皮膚可能出現紅腫、脫皮。最好的辦法是堅持用護手霜、洗手后及時擦干,并減少摩擦。
- 介入術后發熱:屬于身體正常反應,多喝溫水、觀察體溫,如果高熱不退及時聯系醫生。
- 口服藥物胃腸反應:如惡心、腹瀉,建議與飯同服,按醫生說明調整用藥時間,不可自行停藥。
- 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需密切關注是否出現皮疹或呼吸不適,有異常及時去醫院復查。
07 肝癌患者日常要注意什么?
- 高蛋白低脂飲食有好處??蛇m量食用雞蛋、瘦肉、豆制品,幫助修復身體。
- 多吃綠色蔬菜,如菠菜、西蘭花,補充維生素。
- 新鮮水果富含抗氧化成分,推薦每天兩種小份量。
- 根據體力,每天適度散步,不要過度勞累。
- 保證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
- 每3-6個月按醫囑復查(包括肝臟功能及腫瘤標志物)。
- 乙肝相關人群最好每半年做一次肝臟檢查,不要覺得麻煩。
- 檢查前一天輕飲食,CT不能隨便吃飯。
- 看說明書定時服藥,別擅自更改療程。
肝癌并不是無法應對的“大山”。日常多點篩查、警惕信號,加上合理治療,健康的希望其實比想象中更近。關鍵是別粗心大意,也不用自己嚇自己。把這些建議告訴身邊人,可能會幫不少人避開風險,收獲一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