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癥狀持續2周以上,建議盡快到消化內科做胃鏡檢查。越早排查,越能避免誤診和延誤時機。
?? 其實很多人納悶,平時沒覺得有什么問題,一查怎么就已經很嚴重?這里頭有不少原因:
原因 | 具體表現 |
---|---|
癥狀隱匿 | 早期變化接近普通胃炎,容易被忽視 |
胃鏡篩查率低 | 很多人怕“遭罪”、沒癥狀就不查,導致早期漏診 |
幽門螺桿菌感染 | 這種細菌慢性刺激胃黏膜,長期不治是高風險因素 |
年齡和遺傳 | 40歲后發病率上升,有家族史人群風險更高 |
有數據顯示,我國超過70%的胃癌患者發現時已屬中晚期。這說明多數人的健康警惕性還不夠。單靠感覺和自我判斷,有時真的靠不住。
?? 胃癌不是光憑癥狀就能判斷出來的。最靠譜、最直接的方式,依然是胃鏡+活檢。說起來,很多人對胃鏡有顧慮,其實現在的無痛內鏡技術越來越成熟,完全沒必要抗拒。
有位47歲的女性,因為胃口不好,去醫院做了無痛胃鏡,發現了早期病變,及時手術后康復良好。這說明,及時的全面檢查,把握早期,真的比僥幸心理劃算太多。
?? 說到這里,很多人關心的是,只要發現是胃癌,是不是就沒希望了?其實,分期和治療方案的不同,生存率差別很大。
分期 | 常用治療方法 | 5年生存率(約數) |
---|---|---|
早期 | 內鏡下切除/部分胃切除 | 約90% |
中期 | 手術+化療 | 40-60% |
晚期 | 全胃切除/化療/靶向/免疫治療 | 10-20% |
綜上,發現越早,治愈希望越大。 也就是說,別等到癥狀非常明顯再就醫,早期介入才最有意義。
?? 胃癌的預防,光靠“忌口”遠遠不夠。其實,合理的生活習慣和定期體檢更關鍵。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可以做到的小細節上。
其實,現在大家的生活節奏都快,偶爾小病小痛很容易被忽視。但不少數據都在說明,主動篩查和科學的生活方式,對胃癌的防治效果明顯。不需要恐慌,但要有敏感度,尤其是到了中年以后。照顧好自己的胃,是把主動權交還給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如果有上文提到的風險,也請多提醒一句,別等到胃痛才想起來查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