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卵巢癌的風險來自哪里?
說到為什么會得卵巢癌,其實和生活習慣、家族遺傳,還有自身荷爾蒙變化密切相關,并不是單一原因。下面整理了一些醫學界公認的主要風險因素:
風險因素 | 詳細解釋 | 相關數據與說明 |
年齡增長 | 多數卵巢癌患者在50歲以上 | 50歲后風險明顯升高 |
家族遺傳 | 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 | 帶有BRCA1/BRCA2基因突變風險高出普通人數倍 |
月經與生育情況 | 初潮早、絕經晚、未生育過子女 | 卵巢反復排卵,細胞分裂次數增多,增加異常風險 |
激素影響 | 長期使用雌激素類藥物 | 對卵巢細胞有持續刺激作用 |
生活習慣 | 過度肥胖、缺乏運動 | 代謝紊亂與慢性炎癥關系密切 |
?? 研究指出,有BRCA1和BRCA2等相關基因突變的人群,其一生中罹患卵巢癌的概率可達普通女性的5-10倍。
簡單來說,上述因素互相影響,并非光有一個風險點就一定會患病,但疊加起來,風險會成倍上升。這提醒我們,尤其對于有家族史或相關背景的人,應格外關注自身變化。
04 檢查和確診怎么做?
如果發現身體有持續不適,或有卵巢癌家族史,及時接受專業檢查非常重要。確診卵巢癌常用的幾種檢查手段布局如下:
檢查方式 | 主要作用 | 適用人群 |
B超(彩超) | 觀察卵巢大小形態,檢查有無腫塊 | 初篩及定期體檢者 |
CT/MRI | 進一步精準定位腫瘤及是否有擴散 | 懷疑惡性腫瘤者 |
血清CA125等腫瘤標志物 | 輔助診斷與復查監測 | 需要結合影像檢查結果 |
經陰道超聲 | 更精準觀察卵巢及相關部位異常 | 盆腔異常患者所用 |
病理活檢 | 最終診斷,判斷腫瘤性質 | 已發現可疑腫塊者 |
?? 提前和婦科醫生溝通家族史及自身癥狀,有高危因素時,可以提前約定定期做B超和腫瘤標志物篩查。
05 治療方法有哪些?
卵巢癌一經確診,治療方案主要根據分期和個人情況制定。一般來說,綜合多種手段,分以下幾種主要方式:
- 手術治療:切除腫瘤、部分或全部卵巢及相關組織,早中期以手術為主。
- 化療:常用藥物清除剩余的異常細胞,降低復發幾率,部分中晚期患者以此作為主要治療方式之一。
- 靶向治療:針對特定基因變異,如BRCA突變,有選擇性的藥物抑制腫瘤生長,部分晚期或反復發作患者適合。
- 免疫治療:新興手段,通過調動免疫系統對抗腫瘤,目前多作為輔助治療選項。
?? 治療選擇需結合醫生建議,不同階段和個體有差異。如果在治療期間有明顯不適,如持續發熱、感染,記得及時復診調整方案。
?? 很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一度情緒低落,家人朋友及時陪伴,聊聊天、做做喜歡的小事,有助于減輕壓力。心理健康也是治療過程里不可少的一環。
06 卵巢癌如何有效預防?
說起來,預防始終比治療更經濟有效??茖W研究發現,合理的飲食、規律作息、適量鍛煉和體檢是降低風險的幾個關鍵環節。在日常生活中,以下做法對女性卵巢健康很有幫助——
-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 ??
作用:增強腸道代謝,幫助身體排出多余激素,減輕卵巢長期負擔。
推薦:每日一餐有涼拌蔬菜,如芹菜、胡蘿卜、西蘭花,變換品種更豐富。 - 選擇優質蛋白,如魚、蛋、豆制品 ??
作用:補充細胞修復所需的營養,提供充足能量,避免過度肥胖。
建議:每周2-3次水煮或清蒸魚,豆腐、豆漿常搭配。 - 保持適量運動 ???♀?
作用:調節激素水平,提升機體免疫力。
方式:快走、騎自行車,或每周3次有氧操、瑜伽都不錯。 - 定期婦科體檢 ??
建議:40歲以后,建議每1-2年做一次婦科超聲及腫瘤標志物篩查。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議提早做更密集的檢查。 - 維護好自己的心理狀態 ??
經驗:和朋友、家人分享生活壓力,參加交流小組,有助于緩解焦慮,提升身體的免疫調節能力。
??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日常養成好習慣,才是最實用的長遠之策。偶爾情緒波動或者生活忙碌導致疏忽不要自責,適時調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