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大腿部隱約不適持續超三天、休息后癥狀未緩解,別輕視,建議及時去骨科就診!
隨著骨折的發展,癥狀會變得明顯,也更容易被識別。以下幾種情況尤其要當心:
大腿骨粗隆下骨折發生,從根本上看和骨質、年齡、外傷程度以及身體基礎狀況緊密相關。具體來說,以下幾類因素增加了手術及麻醉風險:
風險因素 | 作用機理 | 風險提升幅度 |
---|---|---|
年齡增大 | 骨質疏松概率升高,骨折更易發生;老年人術中麻醉代謝變慢 | 高(國內60歲以上人群更為突出) |
慢性疾病 | 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影響麻醉耐受性 | 中至高 |
體重過低/過高 | 肥胖者麻醉風險增加,過瘦易出現術后恢復慢 | 中等 |
藥物過敏史 | 曾有麻藥、抗生素過敏需特殊標記與方案調整 | 個別情況需高度警惕 |
研究顯示,老齡患者骨折后,麻醉方案不當將提高并發癥風險。因此,手術前的詳細評估不可省略。
手術順利進行,麻醉方式的選擇非常關鍵。常用方案有兩種,具體如下表所示:
方式 | 特點 | 主要適用情形 | 常見副作用 |
---|---|---|---|
全身麻醉 | 進入手術時完全無意識,適合多種合作度低或手術耗時較長的情況 | 年輕患者,基礎疾病較少者 | 嗓子痛、惡心、短暫嗜睡 |
區域阻滯麻醉 | 阻斷大腿周圍的神經,病人術中清醒但無痛感,術后鎮痛效果好 | 年紀較大,有基礎疾病者 | 麻木、偶見手腳無力,少數人恢復慢 |
區域麻醉也叫“神經阻滯”,類似為大腿“斷電”,手術后還能持續緩解疼痛。全身麻醉則完全“斷網”,但蘇醒期間需專人守護。
手術剛結束時,不少患者會感到頭昏、乏力或局部麻木。管理好麻醉后的恢復,直接影響到整體舒適度和康復速度。管理重點有:
股骨粗隆下骨折手術的每個階段都有需要留心的細節:
說起來,手術只是恢復的一部分,平時的健康管理與術后配合也很重要。這里建議大家注意這些正面行動:
行動 | 益處 | 建議做法 |
---|---|---|
高鈣飲食 | 有助于骨愈合,加快康復 | 推薦牛奶、豆制品、小魚燉湯,每天輪換著吃 |
高蛋白飲食 | 幫助傷口修復和肌肉增長 | 雞蛋、瘦肉、魚肉一日一類,不過量,搭配蔬菜 |
維生素D | 促進鈣吸收,提高骨密度 | 適當曬太陽,必要時服用補劑需遵醫囑 |
分階段活動 | 減少血栓形成,促進身體循環 | 按照醫生指導循序漸進,不宜心急,避免負重 |
手術和麻醉都是恢復過程中的一環,和醫護團隊多溝通,平時小心照看,大部分人都能順利度過骨折恢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