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容易被忽視的早期信號
生活中,許多人總覺得乏力,晚上睡得不實,白天起來腦袋有點發沉,以為是沒休息好。其實,這些小變化有時和慢性腎臟病、呼吸衰竭的起步階段有關。兩個病相互影響,剛開始往往沒有什么特別強烈的癥狀,大多以很隱蔽的信號出現。
說具體點,慢性腎臟病初期可能讓人出現輕微的浮腫,尤其是早晨臉部或眼皮腫脹,這種腫不是很夸張,經常一會兒就消下去,容易被忽視。還有少數人夜里比白天尿多,甚至尿液開始泛點泡。這時腎臟功能正悄悄變差,但大部分人并沒有明顯不適,很容易當作“沒休息好”而忽略了。
呼吸衰竭的早期信號也很微妙。偶爾爬樓梯時比以前喘得多,或者晚上睡覺時總覺得要多換幾次姿勢才睡得舒服,經常夜里醒來,有點像缺氧但不太嚴重。有研究數據顯示,近一半慢性腎臟病患者早期會合并輕度呼吸異常,但不太容易覺察出來。
?? TIPS: 如果你發現自己最近老是乏力、早上水腫或體力下降,建議記個記錄表,對比幾周情況,有變化時及時和醫生聊聊。
02 這些表現要當心
- 持續性浮腫: 比如,一位57歲的女性最近發現每天腿部、腳踝甚至小腿腫脹愈發明顯,不再像以前那樣一會就消失,壓一下皮膚還會凹陷。這已經不是起床后輕微的水腫,而是腎功能下降帶來的“警報”。
- 呼吸困難: 有位67歲的男性患者本來只是在很累時喘氣多一點,這半年發展到平躺都會覺憋悶,夜里不得不加高枕頭睡,有時還伴隨胸悶。家屬注意到他臉色變灰、嘴唇發紫,這就是氣體交換出了問題。
- 貧血、乏力: 明顯的慢性腎臟病或呼吸衰竭到一定程度后,人會變得極易疲勞,爬兩層樓就喘,甚至稍微活動下都覺得腿無力,通常還伴有注意力變差。
- 尿液變化: 當尿量明顯減少或出現異常顏色、泡沫等,并伴有惡心、食欲差,要小心腎功能損害發展。這不是單純飲水減少帶來的變化。
- 咳嗽、咳痰加重: 對于合并慢性呼吸疾病的老年人,如發現咳嗽、咳痰突然加重、呼吸急促且不易緩解,也要引起重視。
03 哪些因素會增加風險?
單純靠感覺很難判斷自己是不是高風險群體,還是得從日常因素入手。慢性腎臟病的發病率正逐年升高,有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中每10個人里差不多就有1個存在不同程度的腎損害。而呼吸衰竭的隱患跟多種慢性基礎病以及一些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類別 | 具體因素 | 主要機理 |
---|---|---|
生理因素 | 高血壓、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 | 長期影響腎血管和肺部氣體交換 |
年齡相關 | 50歲以上、遺傳家族史 | 腎臟和呼吸系統逐步老化,代謝負擔增加 |
生活方式 | 常年熬夜、吸煙、運動少 | 加重腎臟負擔,肺功能受損 |
藥物因素 | 濫用止痛藥、亂服中草藥 | 直接造成腎小管損傷 |
環境影響 | 長期暴露粉塵、空氣污染 | 損傷肺泡結構,影響氧氣進入血液 |
總結一句:危險因素不是單獨起作用,往往是多重疊加。醫學界提醒,這兩類疾病之間的聯系也不容小覷,慢性腎臟病患者因為代謝廢物不易排出,肺功能也更容易受影響,兩者互為“推手”。
04 檢查怎么做才靠譜?
真要確診這兩類疾病,得靠有針對性的檢測,而不僅是“聽癥狀”。慢性腎臟病的核心檢查包括:
- 腎功能生化全套(肌酐、尿素氮、腎小球濾過率<GFR>測定)
- 尿常規分析(看蛋白尿、紅細胞、泡沫尿)
- 腎臟彩超或CT(排查結構異常)
- 必要時,腎穿刺活檢(僅限復雜不明原因者)
呼吸衰竭主要怎么查?關鍵是血氣分析(檢測體內氧氣和二氧化碳是否正常)、肺功能測試、胸片/CT(看有沒有肺部問題)。對于已經出現癥狀的人,這些檢查既是診斷也是判斷病情嚴重程度的依據。
05 治療方法有哪些?
- 藥物調整:常用降壓藥(如ACEI、ARB類)、控制蛋白尿藥物和利尿劑。這些藥幫助慢性控制,不會一吃就立刻緩解。
- 飲食干預:醫生常推薦低鹽、適度高品質蛋白飲食,有助于延緩腎功能進一步下降。
- 運動管理:適當散步或做緩和有氧運動(如慢走、太極),對腎臟負擔較小,有助于整體體能改善。
- 嚴重階段:腎功能接近衰竭時,可能需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部分患者可考慮腎移植。
- 吸氧/無創通氣: 氧療和無創呼吸機支持,改善明顯缺氧(有時像給“發動機”補充動力)。
- 對因治療:如果原因為慢性支氣管炎等,需控制基礎病和防治感染。
- 藥物干預:適度應用支氣管舒張劑或抗生素,幫助緩解急性加重。
06 如何防控?日常這樣護腎護肺
適量飲水有助于新陳代謝和代謝物排出。成年人每日1500~2000ml較為適合,不要等口渴才喝水。
(有嚴重心衰限制飲水者除外)
新鮮蔬菜(如西蘭花、菠菜)、優質蛋白(牛奶、魚、雞蛋)、粗雜糧等搭配
每天一盤綠葉蔬菜,主食一半換成燕麥、玉米面,更有益腎臟。
每周堅持3~4次快走、拉伸或太極,哪怕每天15~30分鐘,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40歲以后或有慢病家族史,每年查一次基礎腎功能和肺功能。身體變化別光靠感覺,多一次檢查早一步安心。
如果發現近期持續浮腫、呼吸不暢、尿液泡沫多、臉色發黃、勞累加重這些情況,建議不要拖延。應該去三甲醫院的內科或腎內科、呼吸內科做針對性檢查。如果不確定去哪科,可以先到綜合內科,由醫生初步評估后轉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