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表現 | 如何區別扭傷? |
---|---|
持續脹痛、站不穩 | 疼痛不會隨著休息消退,且負重即疼。 |
腳踝腫脹明顯 | 腫脹時間長,范圍大于單純軟組織扭傷。 |
踝關節骨折為什么會找上門?其實,生活中很多看似普通的動作背后都隱藏著風險。最常見的情況,莫過于跑步、足球、籃球等帶有“跳、轉身、急?!眲幼鞯倪\動時,腳踝承受突發外力。不僅如此,哪怕只是冬天踩到冰、濕地滑倒,老人家在浴室摔一跤,都有可能發生踝關節骨折。
一項統計發現,踝關節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10%,在運動活躍人群和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尤為高發。
診斷踝關節骨折,說起來并不復雜。通常,醫生會先簡單體格檢查,比如按壓腳踝各個骨頭點,看有無異常疼痛或畸形。如果懷疑骨折,首選檢測手段是踝部X光片。這種手段簡便、快速,可以清楚顯示骨折位置、類型。如果碰到復雜損傷或者X線結果不明確,醫生也會建議做CT加掃,幫助更好地判別骨折碎片的情況。
少數癥狀較輕或有軟組織損傷特點的病例(如同時韌帶受傷),可能要借助MRI檢查進一步分析具體受傷細節。但絕大多數輕到中度骨折,僅依賴X線片就能明確診斷。
治療的關鍵是讓骨頭“合上”,恢復踝關節的穩定性與活動度。方法分為 非手術治療和手術復位。
方案 | 適用情況 | 優缺點 |
---|---|---|
石膏或支具固定 | 骨折無移位,關節穩定 | 無需開刀,但康復周期略長 |
牽引或功能支具 | 輕度移位,軟組織無明顯撕裂 | 恢復快,適合年輕患者 |
手術復位+內固定 | 骨折移位/多段骨折/關節不穩定 | 恢復功能好,但需注意術后護理和康復鍛煉 |
比如,有位48歲的男性患者術后早期沒積極跟康復理療師配合,結果拆除石膏時踝部活動受限,耽誤了后續工作安排。這個例子提示我們,治療本身固然重要,愿意花時間主動配合康復訓練也不可或缺。
日常生活中,踝關節骨折雖說不致命,但處理不當可能給行動能力和生活質量帶來意想不到的“絆腳石”。不妨記住上述這些簡單建議,遇到癥狀多留點心,平時多一點鍛煉和注意骨骼健康,真正做到未病先防,健康陪伴每一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