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腰背部疼痛可能是泌尿系結石的預兆!
當身體突然出現左側腰背部疼痛,伴隨著惡心甚至嘔吐時,可能你需要警惕的是一種常見但又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泌尿系結石。簡述此現象,泌尿系結石是泌尿系統中的一種“硬塊”,由尿液中某些成分濃度過高晶體化而形成,具體表現為疼痛難忍,甚至引發惡心不適。
健康的泌尿系統是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結構組成的,承擔著分泌尿液并排出體外的重要使命。然而,當腎臟出現結石或者輸尿管被阻塞時,就可能導致這些癥狀的出現。泌尿系結石可能是突然的“驚喜”,也可能是生活方式不健康、體內新陳代謝紊亂等因素造成的后果。
泌尿系結石是什么?它如何影響身體健康?
泌尿系結石是尿液中的礦物質和酸性鹽類濃度過高而沉積形成的“小體積硬塊”。它可能形成在腎臟內部,隨后掉落到輸尿管中,甚至進入膀胱和尿道。根據成分不同,結石的種類分為草酸鈣結石、尿酸結石、磷酸鈣結石及胱氨酸結石等。形成的具體原因可能涉及代謝紊亂、飲水不足、飲食結構不均衡、反復感染等。
這種“小石頭”會對人體造成多大的影響呢?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劇烈的疼痛。通常,患者會感受到一側(多數為左側或右側)的腰腹部剌痛,疼痛可能向前放射至腹部甚至大腿根部。這種疼痛為間歇性陣發性,據說疼痛等級能與產痛媲美。此外,結石的位置和大小決定了它的危害程度,例如較大的結石可能完全阻塞輸尿管出口,導致尿液難以排出,可能引發腎積水和感染。長期的尿路阻塞可能最終損害尿路細胞甚至誘發腎衰竭。
更深遠來說,反復的泌尿系結石形成還會引發慢性腎功能不全,導致腎臟的過濾能力下降,進而影響全身健康。一些研究表明,泌尿系結石患者患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可能上升。因此,它不僅僅是一塊“小石頭”,更可能是身體健康的“大敵”。
泌尿系結石有哪些治療方式?
泌尿系結石的治療方案因結石大小、位置、成分和患者的全身狀況而異,治療策略一般分為保守治療和干預治療兩種。
首先是保守治療。對于直徑較小的結石(通常小于5毫米),醫生通常建議多飲水以增加尿量,通過自然排尿將結石“沖”出去。同時,配合一些緩解癥狀的藥物治療以減輕疼痛,放松輸尿管,幫助結石排出。如果結石為尿酸結石,檸檬酸鹽或堿化尿液的藥物也會被部分患者使用,以調整尿液的酸堿度,溶解結石。
對于較大的結石或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干預治療則成為了必選項。體外沖擊波碎石術(ESWL)被廣泛應用,這是利用沖擊波將結石擊碎,再通過尿液排出體外,非侵入、安全性高。如果結石位于輸尿管下段或直徑較大,可以通過經皮腎鏡手術或輸尿管軟鏡碎石術來移除結石。部分情況下,嚴重感染和腎積水的患者可能需要緊急手術解除阻塞,避免更嚴重的并發癥發生。
此外,預防泌尿系結石的復發同樣是治療的一部分。醫生通常會對患者的尿液進行詳細分析,確定結石成分,并結合患者既往病史提供個性化的飲食和生活方式調整建議。
如何有效預防泌尿系結石?
正所謂“預防勝過治療”,避免泌尿系結石的發生以及復發至關重要,尤其是高危人群更需多加注意,這包括有泌尿系結石家族史、經常不飲水的個體,以及飲食偏好高鹽、高草酸或高蛋白食物的人群。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顯得尤為重要。建議成年人每天飲用2.5升水(約相當于10杯水),以保證尿液稀釋,降低某些礦物質出現過飽和的可能性。夏季炎熱、多汗時更應及時補充水分,尿液顏色過深說明可能飲水不足。
同時,飲食調整也是關鍵。減少高草酸食物(如菠菜、甜菜和核果類)的攝入,增加低草酸食物的比例,如香蕉、南瓜和紅薯。此外,限制紅肉、動物內臟和高蛋白飲食,增加富含鉀和鎂的食物如綠葉蔬菜和全谷物有助于預防鈣結石的形成。部分人可能認為“多補鈣才能防止鈣結石”,其實并非如此,過量的膳食鈣會反而增加鈣結石的發病風險,建議通過天然食物適量攝取鈣質。
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因素是日常生活習慣。不規律的飲食和作息、不愛運動的生活方式都與泌尿系結石的發生相關。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夠促進新陳代謝,避免體內礦物質沉積。此外,不要“一忍再忍”,長時間憋尿也可能導致尿路感染,進而增加泌尿系結石的風險。
綜上,泌尿系結石雖為常見問題,卻不是“小問題”,通過積極的預防、及時的治療,以及規范的生活方式管理,可以有效遏制它所帶來的身體危害。疼痛是一種身體給出的“報警信號”,如果您或身邊人出現類似的癥狀,請立即就醫,不要忽視身體內部潛在的“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