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又分為兩類:上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咽炎)和下呼吸道感染(像支氣管炎、肺炎)。兒童大多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通常起病較快,不少孩子幾天內自行好轉,但部分容易發展為需要治療的嚴重情況。
家長如果對呼吸道感染的基本知識稍有了解,能早一步識別問題,減少病情惡化的幾率。
兒童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分為早期變化和明顯警示信號:
類型 | 生活化描述 | 舉例 |
---|---|---|
輕微不適 | 偶爾清嗓、輕咳,有點“打噴嚏小毛病”,偶而鼻塞 | 6歲男孩,最近早晨咳兩聲,一天正常,但晚上愛揉鼻子 |
明顯癥狀 | 持續發熱、咳嗽頻繁、咽喉紅腫、說話沙啞,鼻涕流個不停,或呼吸急促 | 4歲女孩,夜間發燒不退,咳嗽劇烈,白天聲音沙啞不愛吃飯 |
加重表現 | 精神差、不想玩,發熱超過3天、呼吸困難、胃口極差 | 2歲男童,持續高燒3天,媽媽發現孩子一臥下就喘得喘不過氣 |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的身體防線(醫學上叫免疫系統)還不夠完善,這讓“小麻煩”更容易“混進來”。呼吸道感染大多是病毒作祟,占到80%以上,像是流感病毒、腺病毒?!皾摲痹诮淌摇⒂螛穲?。而有時,細菌也會趁機進攻,常見的有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
有研究指出,學齡前兒童每年至少會感冒6~8次,比成年人高不少。從上面可以看出,呼吸道感染是多種因素一起作用的結果,不僅僅和個人衛生有關,也受到年紀、環境的影響。
當家長不確定孩子的癥狀屬于一般感冒,還是需要??浦委煹臅r候,正確的檢查路徑十分重要。通常,醫生會通過幾步來判斷:
這些檢查的目標,是幫助醫生排除危險信號,判斷是否需要對癥緩解或轉為特殊治療。不建議家長自行用藥或反復換藥,一旦出現持續高熱、呼吸紺紫或有特殊基礎疾病時,應選擇有兒科資質的醫院及時就診。
說起來,多數兒童上呼吸道感染不算大麻煩,多依靠“對癥支持”渡過難關。主要方法有:
方法 | 適用情況 | 生活建議 |
---|---|---|
物理降溫 | 輕微發燒 | 溫水擦浴、服裝適當,不要過度加衣 |
退熱藥(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 體溫高于38.5℃ | 按說明書或醫囑用量使用 |
止咳化痰藥 | 咳嗽影響休息 | 只在咳嗽嚴重或影響睡眠時服用 |
抗生素 | 明確合并細菌感染 | 必須由醫生處方,不自行購買 |
還有一些輔助療法,比如勤通風、保證休息和水分攝入,都是恢復的關鍵環節。有7歲小男孩因反復咳嗽,被家長每天喝“蜂蜜水”、多吃蔬菜水果,結果兩三天就大為好轉。這個例子也說明,支持療法常常比藥物更重要。
兒童呼吸道感染反復反彈,很多家長很頭疼。其實,日常細節下足功夫,比等發病后再想辦法要有效得多。
場景 | 預防重點 | 推薦做法 |
---|---|---|
家庭日常 | 環境衛生/通風/寓教于樂 | 每日開窗15分鐘、教會孩子打噴嚏遮口鼻、飯前便后及時洗手 |
集體生活 | 合理穿衣/健康飲食管理 | 根據氣溫隨時增減衣物,避免攢一身汗后著涼 |
疾病高發季 | 疫苗/營養補充/戶外鍛煉 | 接種流感、肺炎等疫苗,適當進行戶外慢跑或廣場游戲 |
什么時候一定要就醫?
如遇到以下情況,不建議再“拖著看”,及時選擇正規醫院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