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被稱為“婦科腫瘤中的隱形殺手”,因其早期癥狀不明顯而難以被及時察覺,許多患者因此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與此同時,與卵巢癌相關的醫學誤區廣泛傳播,使人們陷入恐慌甚至延誤治療。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些關于卵巢癌的常見謬誤,用科學的語言揭開它們的真相,并為大家提供更加準確的健康建議。
醫學謬誤解析
謬誤一:卵巢癌一定是年輕女性的“專屬”疾病
描述謬誤內容:許多人認為,卵巢癌這種疾病主要出現在年輕女性中,因為年輕女性的卵巢活躍,容易發生基因突變,進而導致癌癥。
科學解讀:卵巢癌的確與卵巢組織細胞分裂的活躍程度有關,但更重要的危險因素包括家族遺傳(例如攜帶BRCA1/BRCA2突變),以及年齡的增長。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卵巢癌的發病率在50歲以上的女性中顯著提升,尤其是絕經后的群體。而在年輕女性中,卵巢癌的發生率較低。
正確做法:無論年齡大小,女性朋友都應重視定期體檢,尤其是經盆腔超聲和腫瘤標志物(如CA125)的篩查。若有相關家族病史,更應在醫生指導下參與基因檢測,提前評估風險。
謬誤二:經期、排卵痛等癥狀會誘發卵巢癌
描述謬誤內容:有女性擔憂,經期疼痛或排卵期出現的小腹痛會對卵巢造成壓力,從而增加發生卵巢癌的可能。
科學解讀:經期疼痛或排卵痛常見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或體質敏感的女性,與卵巢癌的發生沒有直接因果關系。相反,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減少排卵次數可能降低患卵巢癌的風險,因為排卵過程中卵巢表皮細胞的破損和修復機會減少。
正確做法:為緩解經期或排卵期疼痛,應選擇科學的方式管理,比如服用止痛藥(遵循醫囑),保持飲食清淡,避免過度勞累等。如果痛經嚴重或伴有其他癥狀,應盡早就醫排查原發原因。
謬誤三:卵巢癌與生活習慣無關,只與基因遺傳有關
描述謬誤內容:部分民眾認為,如果沒有家族遺傳史就不會患卵巢癌,而生活習慣如飲食和運動沒有影響。
科學解讀:盡管攜帶BRCA1/BRCA2等基因突變者患卵巢癌的風險顯著升高,但后天環境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高脂肪飲食、長期吸煙、生活壓力過大、久坐不動等習慣同樣會增加患癌風險。此外,體重過重(BMI≥25)也是影響卵巢癌發病的重要因素。
正確做法: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卵巢癌的發病率,包括均衡飲食、多食用富含抗氧化劑的水果和蔬菜,保持適度運動,避免過度肥胖或體重快速波動等。
提升辨別能力的策略
防范措施:我們經常在社交媒體或身邊聽到一些“不靠譜”的醫學傳言,在篩查這些信息時,可以使用以下策略:
查閱權威醫學機構(如中國婦科腫瘤協作組或者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指南或聲明是否提及相關觀點。
咨詢具有專業資質的婦科腫瘤專家,而不是相信網上未經驗證的“偏方”或“神奇療法”。
關注正規科普平臺,如《柳葉刀》期刊相關內容,或國內外知名腫瘤醫院的官網更新。
培養科學思維:在面對健康信息時,“批判性思維”是我們最好的防護墻。任何需要相信的信息,在行動前都要問自己幾個問題:信息的來源是否可靠?是否有數據支持其結論?是否有同行專家評價?另外,要學會從多個角度考慮健康問題,比如可能涉及基因、環境、心理等多方面原因,而不是單純歸因于某一個特定因素。
總結
卵巢癌是一種可怕但并非無法預防和管理的疾病。本文中,我們解讀了“卵巢癌與年齡”“卵巢癌是否可以被生活習慣影響”等常見誤區,同時也強調了科學預防的重要性。希望讀者朋友們可以從中獲得啟發,摒棄謬誤,與科學同行,更好地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參考文獻:
Author: Siegel RL, Miller KD,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23."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23;73(1):7-33.
Author: Torre LA, Trabert B, DeSantis CE, et al. "Ovarian cancer statistics, 2022."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22;72(1):105-125.
Author: Matulonis UA, Sood AK, Fallowfield L, et al. "Ovarian cancer."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2016;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