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肺癌”這一疾病往往被冠以“絕癥”的標簽,一些關于肺癌的傳播信息也夾雜著誤導性內容,導致患者和家屬產生無助和慌亂。這篇文章將結合山東德州的一位肺癌二期患者的情況,為大家澄清常見的醫學謬誤,幫助大家了解肺癌的科學防治方法,糾正認知偏差。
什么是肺癌二期?
肺癌是一種來源于肺部組織的不受控細胞增殖情況。二期肺癌意味著腫瘤已經擴展到附近的淋巴結,但未擴散至遠處器官。在這個階段,治療仍然非常關鍵,且患者有較大機會通過恰當的治療獲得較好的預后。
誤解一:肺癌二期等同于“宣判死刑”
謬誤:許多患者得知自己是肺癌二期后,就認為是無法治愈的晚期癌癥,甚至開始消極對待后續治療。
科學解讀:實際上,二期肺癌屬于癌癥早期-中期之間的階段。癌癥分期用于描述癌癥的大小、侵襲范圍和擴散狀況。二期肺癌的治療成功率相對較高,尤其是結合手術、化療等綜合療法,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質量都可能獲得顯著改善。根據文獻顯示,二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五年生存率約為30%-50%,遠高于患者想象的“末期”情況。權威醫學研究表明,早期干預是肺癌治療的重中之重。
正確做法:如果確診肺癌二期,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與專業醫生討論治療選項(如手術切除、化療或者靶向治療)可以幫助選擇最有效的方案。不必過于緊張和恐慌,因為科學的治療可以極大提高預期壽命。
誤解二:患者無不良反應或過敏史,就不需要關注藥物或治療副作用
謬誤:一些患者或家屬有這樣的誤區:既然患者無用藥不良反應或過敏史,就不需要過多擔心藥物或治療的副作用。
科學解讀:這實際上是一種誤導的自我安慰。癌癥治療尤其是化療、放療往往會帶來一些副作用,包括惡心、嘔吐、疲勞、免疫力下降等,這與患者既往的藥物不良反應史關系不大。靶向藥物和免疫療法等個性化治療方案在減少不良反應方面的表現優越,但診治過程仍需要對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保持警惕。
正確做法:患者與醫生之間需要保持連續、透明的溝通。如果在確定治療方案的過程中出現副作用,應立刻告知醫生,以便調整治療強度或服用對癥藥物緩解不適。同時,注意平時的飲食和作息,增強身體的恢復能力。
誤解三:沒有吸煙史的人不會得肺癌
謬誤:大家常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肺癌是吸煙導致的,沒有吸煙史或生活習慣良好的人就不會得肺癌。
科學解讀:雖然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犯罪元兇”。研究發現,空氣污染、職業暴露(如石棉、煤煙等)、家族遺傳史以及被動吸煙等同樣會增加肺癌的發病風險。此外,部分肺癌患者可能是由于基因突變等內在因素導致,即使從未吸煙也有可能患病。這就是為什么肺癌往往并不區分吸煙者和非吸煙者。
正確做法:即便沒有吸煙史或家族病史,也應注意每年的健康體檢,尤其是關鍵年齡段的人群(如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通過低劑量胸部CT等篩查手段,有助于早期發現肺部異常和疾病苗頭。
誤解四:傳統偏方和秘方可以治愈肺癌
謬誤:一些患者及家屬由于害怕西醫治療的副作用,開始轉向依靠中草藥、秘方等替代療法,希望從傳統醫學找到根治肺癌的特殊方法。
科學解讀:雖然中醫在腫瘤治療中的輔助作用得到了肯定,但目前尚無足夠科學證據支持單獨依靠中草藥完全治愈癌癥的說法。肺癌是一種復雜的疾病,因人而異,沒有單一的“萬能藥”可以完全治療腫瘤。盲目嘗試非正規治療方法甚至可能導致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正確做法:如果患者希望結合中西醫治療,應向正規醫院具有中醫資質的醫生尋求指導,采用證實有效的治療方法,與西醫治療同步進行,而非盲目依賴民間偏方。
提升辨別能力的策略
防范措施:網絡上有關癌癥的信息紛繁復雜,很多是不可靠甚至誤導性的。例如,一些號稱“短期治療肺癌”的廣告或民間方劑要特別警惕。辨別正確的信息,可以優先參考像中國抗癌協會、國家癌癥中心等權威機構發布的指導。此外,在選擇治療方案前,請務必咨詢可靠的腫瘤科醫生。
培養科學思維:面對疾病時,莫驚慌,不輕信“太好聽”的神奇療法。要學會查找、閱讀權威醫學文獻,認真聽取醫生的診斷和建議,從科學角度理性評估預后和選擇治療。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養科學思維,問自己“這是真的嗎?”“這條建議背后有什么證據支持?”這樣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
總結
肺癌雖然是一種復雜疾病,但正確認識肺癌二期并積極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時間。文章辨析了常見謬誤,包括“肺癌二期即為晚期”“無不良反應史不等于副作用風險低”“非吸煙者得不了肺癌”“偏方可以完全治愈肺癌”等。這些謬誤遠離科學依據,但卻廣泛流傳,給患者和家屬帶來了困惑。我們應通過科學的健康觀念和實用的醫療建議,幫助患者從診療開始,走向康復的更高可能性。
文獻來源:
Molina JR, Yang P, Cassivi SD, et 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treatment, and survivorship.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2008; 83(5):584–594.
Hirsch FR, Scagliotti GV, Mulshine JL, et al. Lung cancer: current therapies and new targeted treatments. The Lancet. 2017; 389(10066):299-311.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21; 71(3):20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