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聽到“肝癌”這個詞,許多人會立刻聯想到“喝酒”。的確,長期飲酒與肝癌之間有著緊密的關系,但肝癌的病因、發展和治療遠比“戒酒”復雜得多。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以一位生活在山東省德州市,二期肝癌的男性患者為例,科普關于肝癌的正確醫學知識,并打破一些常見的誤區。
認識肝癌:不僅僅是“喝酒喝出來的病”
許多人誤以為肝癌就是長期酗酒的結果,而當診斷結果一出,病人及其家屬更是常常自責:“早知道就不該喝那么多酒!”然而,這種單一因果邏輯并不完全正確。事實上,肝癌的成因復雜,包括乙型及丙型肝炎感染、脂肪肝、糖尿病、不健康飲食、黃曲霉毒素接觸和遺傳因素等多方面。
常見誤區:喝酒一定導致肝癌
首先要明確的是,雖然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肝硬化,進而增加發生肝癌的風險,但并不是所有喝酒的人都會得肝癌。同樣,沒有飲酒史的人也可能患上肝癌。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傳播在許多地區是引發肝癌的重要元兇。此外,某些遺傳基因突變也會顯著增加肝癌風險。
科學解讀:
相關研究表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常常是中國肝癌病例的主要成因,占到病例數的80%以上。飲酒雖然是風險因素之一,但它更多是“協同作用”。也就是說,當飲酒伴隨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的存在時,會顯著增加肝癌風險。所以單靠戒酒并不足以完全預防肝癌。
正確做法:
除了避免飲酒之外,應定期體檢特別是肝功能檢查,及時關注感染性疾?。ㄈ绺窝祝?,采取健康飲食,遠離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此外,乙型肝炎疫苗接種是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減少患肝癌的可能性。
醫學誤區解析:肝癌有沒有早期癥狀?
許多病人常抱怨:“為什么發現肝癌時已經是二期了?肝癌難道沒有任何預警嗎?”這其實源于對于肝癌疾病特點的誤解,也是導致許多病例發現較晚的原因之一。
肝癌的早期真的沒有癥狀嗎?
部分患者在早期的確沒有明顯癥狀,但這并不意味著完全沒有蛛絲馬跡,肝區的隱痛、乏力和消化問題常常是早期的微小信號,只不過容易被忽略或與其他常見疾病癥狀混淆。
科學解讀:
根據中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大多數肝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這不僅與疾病本身的隱匿性有關,還和定期體檢意識薄弱有關。特別是在高危人群中(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都需要定期進行甲胎蛋白(AFP)和超聲波監測。
正確做法:
不要對身體的不適掉以輕心,尤其是持續的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或不明原因的疲勞感。高危人群應將定期篩查做為重點,每半年進行一次相關檢查,這不僅能實現早診斷,還能為治療贏得寶貴的時間。
提升辨別能力的策略
防范措施:如何科學獲取健康知識?
在日常生活中,面對肝癌相關信息時,最好避免從夸大其詞的廣告或沒有醫學背景支撐的社交媒體獲取相關知識。掌握以下幾個辨別真偽信息的方法:
1. 優先查閱中國抗癌協會、世界衛生組織(WHO)等權威機構的相關指南;
2. 主動咨詢有經驗的腫瘤科醫生或專業護理團隊;
3. 學習醫學基本常識,避免被“斷章取義”的健康文章誤導。
培養科學思維:不要盲聽盲從
培養科學思維的核心是心中有問,堅持一個原則:凡是涉及健康的“權威說法”,都要追問背后的依據。仔細審查信息來源的可靠性,例如查看是否是專業雜志或者知名大學附屬醫院的相關研究。培養批判性思維讓自己更理性地看待健康問題。
總結
對肝癌這種復雜性疾病,我們需要打破對其狹隘的認識。不管是飲酒還是其他致病因素,都需要結合科學檢測與預防手段才能真正做到疾病防控。身體發出的每一個信號,或許都在提醒我們去發現潛在問題,而非忽視。
最后,愿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健康的守護者,讓科學與溫暖同行。
參考文獻:
Kumar V., Abbas A.K., Fausto N. 《Robbins基礎病理學》,第9版,2017年。
Zhang F.等,乙型肝炎病毒對肝癌病理分型的影響,中華腫瘤學雜志,2020年。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全球肝癌研究進展》,出版時間: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