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肝癌”,很多人心里都會咯噔一下。確實,在濕熱的南方或者飲食習慣不佳的地區,肝癌并不陌生。但肝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那就是“早發現早治療”。今天我們來聚焦山東濰坊這位早期肝癌患者的情況,聊一聊早期肝癌到底能不能治愈,以及早期發現的重要性。
了解肝癌的發病特點和風險因素對科普和防控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早期識別肝癌方面,從診斷、治療到預后評估,大眾需要具備更多正確的觀念。
關于肝癌的常見誤區
肝癌是一種極具侵襲性且較為高發的惡性腫瘤,特別是在肝炎高發的地區更為常見。肝癌的主要特點在于起病隱匿,很多人直到中晚期才發現。而早期肝癌往往癥狀極其輕微,比如食欲減退、乏力,甚至沒有任何明顯不適。
然而,圍繞肝癌的“恐慌性”信息卻屢見不鮮。社會上流傳著許多對肝癌的誤解,比如“肝癌早期發現也沒救”,“肝癌一定是因為喝酒引起的”,“得了肝癌活不過三個月”,這些夸張或錯誤的說法不僅讓患者心情雪上加霜,也耽誤了許多人的及時就診。
對肝癌的認知誤區讓人防不勝防,現在我們來逐一解析這些謬誤,以幫助大家樹立科學的觀念。
謬誤1:肝癌早期治不好
很多人認為,肝癌是絕癥,發現了也沒用,早期發現和晚期沒有區別。然而,這種認識是極大的誤解。
科學研究表明,早期肝癌的治愈率可達70%以上,甚至有部分患者在接受手術切除后能夠長期生存(超過5年)。根據《中華肝癌診治指南》,肝癌在早期段往往局限于肝臟內部,無淋巴或遠處轉移,此時通過手術切除、射頻消融、介入治療等,可獲得極佳的治療效果。
研究指出,對于小于5厘米的單發病灶患者,手術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最高可達80%。所以早期發現的意義尤其重大。
謬誤2:只有酗酒的人才會得肝癌
“喝酒傷肝,那喝酒就會得肝癌吧?”這個謬誤廣為流傳,但并不準確。
酗酒確實是損害肝臟的一大因素,但肝癌的致病原因還有很多,比如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脂肪肝、肝硬化、長期食用霉變食物(如黃曲霉毒素污染的糧食)等。如果有乙肝或肝硬化的人,即使滴酒不沾,也可能面臨肝癌的風險。
研究表明,大約70%-80%的肝癌與慢性乙肝感染相關。因此,接種乙肝疫苗、避免血液傳播的感染源,都是預防肝癌的重要手段。
謬誤3:肝癌早期沒有任何癥狀
也有一種說法讓人掉以輕心,即很多人認為“肝癌在沒有感覺的時候根本無法診斷”。但實際上,隨著醫學影像學和體檢技術的進步,如超聲波檢查、甲胎蛋白(AFP)檢測,高危險人群在定期篩查中往往能提早“抓住”肝癌苗頭。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的數據,接受定期肝癌篩查的高危人群中,超過50%的患者可以檢測出早期或亞臨床期肝癌。
正確認知肝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面對肝癌,科學認知和行動才是關鍵。以下幾條建議可以幫助我們做到更好的預防和應對:
定期體檢:特別是乙肝患者和肝硬化人群,每6個月進行一次甲胎蛋白(AFP)和肝臟彩超篩查。
避免不良習慣:不要長期酗酒,避免食用霉變食物,減少脂肪肝的發生。
接種疫苗:乙肝疫苗有助于降低感染HBV的風險,從而降低肝癌的發病率。
注重飲食與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飲食,多吃富含抗氧化成分的蔬果,規律作息,避免熬夜。
遵醫囑治療:若被診斷為早期肝癌,請積極與醫生溝通,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總結與展望
通過今天的講解,希望大家對早期肝癌有了新的認識。從恐懼到信任科學,早期肝癌是能夠治愈的!每個人的健康都需要科學護航,定期體檢和健康生活是抵御肝癌的最佳武器。我們也期待未來醫學技術能帶來更多突破,為肝癌患者帶來更長久的希望。
醫學的進步從未止步,每一個科學的決策都是對生命健康的守護。感謝大家的閱讀,祝每一位朋友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