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人群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但同時關于乳腺癌的誤區和謠言也層出不窮。很多患者以及家屬容易陷入錯誤的信息中,不僅延誤診治,更可能影響患者的情緒和生活質量。今天,我們就結合山東省德州市一位乳腺癌三期患者的情況,來一起聊聊乳腺癌的常見誤區以及如何科學應對。
誤區一:乳腺癌是絕癥,無法治愈
很多人聽到“癌癥”二字便心生恐懼,覺得乳腺癌是絕癥。尤其到了三期,就認為沒有治愈的希望了。
事實上,乳腺癌的治療效果得益于近年來醫學的不斷進步,特別是在化療、手術放療以及靶向藥物等領域的發展。對于乳腺癌三期患者,雖然癌細胞已經擴展到區域淋巴結,但通過綜合治療方案(如手術配合化療、放療及激素治療等),可以有效延長生存期,甚至實現長期生存。根據美國癌癥協會(ACS)的數據,乳腺癌的整體5年生存率仍然較高,在70%以上。
正確做法:乳腺癌患者需要聽從專業醫生的指導,接受規范化的治療,而不是盲目輕信所謂的“偏方”或失去信心。與此同時,保持積極的心態,參與心理康復訓練,對于治療也能起到積極作用。
誤區二:乳腺癌患者不能運動,必須要臥床靜養
很多人認為癌癥患者在治療期間體力虛弱,應該臥床休息,而不能從事任何運動。
大量研究表明,適量運動對乳腺癌患者的整體康復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例如,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建議乳腺癌患者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進行舒緩運動,如步行、瑜伽和太極等,這有助于降低治療的副作用,提高癌癥復發后的生活質量。
正確做法:按照自己的體力和醫生建議進行適宜的鍛煉,但避免劇烈運動或大強度活動。建議乳腺癌患者從簡單的日常步行開始,每天20-30分鐘即可,并逐漸增加強度。
誤區三:乳腺癌三期必須切除整個乳房
不少人認為,只要患上乳腺癌就必須進行乳房全切手術,否則癌細胞無法控住。
乳腺癌的手術類型因人而異,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期、腫瘤大小、癌細胞擴散的情況以及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等因素綜合評估是否需要全乳切除。近年來,乳腺保留性手術在治療乳腺癌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同時配合放療方案,不損害治療效果的情況下,還能保留患者對生活質量的期待感。
正確做法:尊重醫生的專業建議,在面臨復雜選擇時,可以咨詢多個權威醫療機構的專家意見,并在方案確定后積極配合治療。
誤區四:“健康生活習慣的人不會得乳腺癌”
“我作息規律,不吸煙不喝酒,怎么可能得癌癥?” 這種疑問常常困擾乳腺癌患者,也可能讓患者覺得不公平。
乳腺癌的發生原因十分復雜,雖然不良生活習慣如酗酒、吸煙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但遺傳基因、年齡、初潮年齡、絕經年齡、激素水平等內在因素同樣在起作用。一些BRCA基因突變的攜帶者,即使從未接觸過任何致癌物質,也仍然會有較高幾率患乳腺癌。
正確做法:認識到乳腺癌的發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非單一因素引起。健康生活方式固然是重要的癌癥預防手段,但患病后不要過度糾結于“為什么是我”,而是要將重點放在科學治療上。
提升辨別能力的策略
防范措施:在獲取乳腺癌相關信息時,應優先選擇國家權威健康機構、國際公認的醫學指南如NCCN指南或ASCO推薦的治療方式。同時,可以尋求專業醫生的建議,而非從社交網絡隨機獲取意見。
培養科學思維: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不輕信沒有醫學依據的信息和謠言。從多個角度分析健康問題,盡量咨詢多位專業人士,以明確真實的狀況。在接觸到治療方案時,一定要明確其科學出處。
總結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厘清了關于乳腺癌的一些常見誤區,如乳腺癌并非絕癥、運動對患者有益、手術選擇因人而異,以及健康生活習慣無法絕對杜絕乳腺癌的發生??茖W的治療以及良好的患者教育,不僅能改變對疾病的認知,更能幫助每一位患者實現更高的生存質量。在面對乳腺癌時,最重要的是信任專業、信任科學,堅持規范的治療方案。
文獻來源: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Breast Cancer Facts & Figures 2021-2022. Available at: https://www.cancer.org
Lisa A. Carey, Harold J. Burstein.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Guidelines: Updates from ASCO". Published i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Breast Cancer (Version 4.2021). Accessed from: https://www.nccn.org/guidelines/guidelines-detail?category=1&id=1419
Baselga J, Swain SM. "Novel Anti-cancer Agents in Breast Cancer Therapy." The Lancet Oncology.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