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腸炎是一類由微生物感染(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毒素、中毒或藥物等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急性炎癥,主要表現為腹痛、嘔吐、腹瀉等癥狀。急性咽峽炎則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咽部急性炎癥,主要表現為咽痛、咽部不適、發熱等。
在兒科,急性胃腸炎和急性咽峽炎是高發病,尤其在寒冷季節或流行病爆發季節,病例數會顯著增加。因此,家長需要對這些疾病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以便更好地預防和早期處理。
如何分類急性胃腸炎和急性咽峽炎?
急性胃腸炎和急性咽峽炎的分類基于病因、病理生理及臨床表現等要素。了解這些分類有助于準確診斷和針對性治療。
急性胃腸炎按病因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感染性急性胃腸炎多由病毒(如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或寄生蟲(如賈第鞭毛蟲等)引起。非感染性急性胃腸炎則可能與食物中毒、藥物反應等因素有關。
急性咽峽炎則可以根據病原體進行分類,包括病毒性咽峽炎和細菌性咽峽炎。病毒性咽峽炎常見病原體有腺病毒、柯薩奇病毒等;細菌性咽峽炎多由溶血性鏈球菌等引起。這兩類咽峽炎在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病理生理方面,急性胃腸炎的發生主要與腸道粘膜受損、炎細胞浸潤及分泌性腹瀉有關。而急性咽峽炎則是在病原體侵襲咽部黏膜后引發局部炎癥反應、充血、水腫等病理改變。
臨床表現上,急性胃腸炎主要癥狀為腹痛、嘔吐、腹瀉,有時伴有發熱和脫水表現。急性咽峽炎則以咽部不適、咽痛、發熱、吞咽困難等癥狀為主,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淋巴結腫大。
如何診斷急性胃腸炎和急性咽峽炎?
急性胃腸炎和急性咽峽炎的診斷主要依賴于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結果,結合醫生的經驗進行綜合判斷。
急性胃腸炎的診斷流程通常包括詳細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病史詢問的重點在于了解患兒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癥狀的起病時間、持續時間及嚴重程度,是否有發熱及其他全身癥狀,是否有食物中毒或服藥史等。體格檢查則包括腹部檢查、皮膚彈性檢查及口腔黏膜檢查,以評估患兒的腹痛部位、腸鳴音、脫水程度等。
輔助檢查方面,急性胃腸炎可進行血常規、糞便檢查、腹部超聲等。血常規可提示感染情況及脫水程度;糞便檢查則可用于檢測有無病原微生物及血便、膿便等異常。腹部超聲對鑒別腸套疊、闌尾炎等需要鑒別診斷的情況有幫助。
急性咽峽炎的診斷同樣需結合病史、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病史詢問包括咽痛、發熱的起病時間及持續時間,有無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是否有接觸感染源等。體格檢查重點在于咽部檢查,以了解咽部充血、水腫情況,有無濾泡、白膜等。同時,檢查周圍淋巴結有無腫大及壓痛。
輔助檢查包括血常規及咽拭子培養。血常規有助于初步判斷感染性質(病毒性或細菌性);咽拭子培養則是明確病原體的金標準,對細菌性急性咽峽炎尤為重要。
疾病分期與評估
急性胃腸炎和急性咽峽炎在疾病進程中,依據嚴重程度及癥狀表現可進行分期與評估,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急性胃腸炎通常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期。輕度急性胃腸炎表現為輕微腹痛、少量嘔吐和輕度腹瀉,通常無需特殊治療,通過飲食調節即可恢復。中度急性胃腸炎則癥狀較明顯,可能需進行補液治療。重度急性胃腸炎則常伴有明顯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需住院治療,以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急性咽峽炎同樣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急性咽峽炎表現為輕微咽痛、咽部不適,通常無需特殊治療,通過多飲水、保持口腔衛生即可改善。中度急性咽峽炎則癥狀較明顯,需適當應用解熱鎮痛藥及抗菌藥物。重度急性咽峽炎常伴有高熱、劇烈咽痛、吞咽困難,需住院治療,應用靜脈抗生素及對癥處理措施。
治療方式詳解
急性胃腸炎和急性咽峽炎的治療主要包括對癥治療、病因治療及生活方式調節。
對癥治療方面,急性胃腸炎需注意防止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輕癥患者可進行口服補液,重癥患者需靜脈補液治療。止吐藥物、止瀉藥物僅在癥狀較重時短期使用。急性咽峽炎則需多飲水、進食易消化流質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必要時服用解熱鎮痛藥以緩解咽痛和發熱癥狀。
病因治療方面,感染性急性胃腸炎多需抗感染治療。病毒性急性胃腸炎以對癥治療為主,細菌性急性胃腸炎需根據藥敏結果選用抗生素。急性咽峽炎亦有類似處理原則,病毒性感染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細菌性感染需使用抗菌藥物。
生活方式調節在疾病恢復中同樣重要。急性胃腸炎患者應注意飲食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逐步恢復正常飲食,避免高脂高糖食物。注意保持口腔衛生,防止細菌感染。急性咽峽炎患者則需保持咽部濕潤,多飲水,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過熱飲品,注意作息規律,增強機體免疫力。
不良反應相關處理
由于藥物治療可能引起一定的不良反應,患者及家長需了解常見不良反應類型、癥狀及應對措施。
急性胃腸炎和急性咽峽炎治療過程中使用的抗生素、止吐藥及止瀉藥等可能引起胃腸不適、皮疹、過敏等不良反應。一旦出現較明顯的不良反應,需及時停藥并就醫處理。
其中,抗生素過敏反應較為常見,表現為皮疹、瘙癢、甚至呼吸困難等。一旦出現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并根據醫囑進行抗過敏治療。
此外,止吐藥、止瀉藥過量使用可能導致胃腸動力紊亂、胃腸道功能減退等。患者及家長需嚴格按照醫生建議使用藥物,避免濫用藥物。
總結要點
正確識別和處理急性胃腸炎與急性咽峽炎,需從疾病類型、診斷流程、分期評估、治療方式及生活方式調節等多方面進行全面管理。合理使用藥物、注重生活習慣調整及科學的疾病管理觀念,對于患者的早日康復和預防再次發病具有重要意義。
急性胃腸炎與急性咽峽炎雖然是常見的兒科疾病,但其對患兒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通過家長的積極參與和科學管理,能夠有效減少疾病的不良影響,促進患兒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