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報告的結果,患者被診斷為蕁麻疹,即俗稱的"風疹塊"。蕁麻疹在皮膚上引起暫時性的紅色、發癢的丘疹或風團,這種情況多見于皮膚科門診。
蕁麻疹的主要癥狀是皮膚上突然出現發癢的丘疹或風團,通常持續幾個小時到幾天。發病區域可以是任何地方,且常常反復發作。過敏因素是主要誘因,但臨床上的具體誘因往往難以確定,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過敏史、環境和飲食情況。
蕁麻疹的誘因及病理機制
蕁麻疹主要是由于體內組胺等炎性介質釋放所致,這些介質由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釋放,從而導致血管擴張和滲出,引發皮膚出現風團。外界因素如溫度變化、壓力、藥物、食物、感染等均可導致該病的發作。
過敏性蕁麻疹是由于患者接觸了過敏原,如特定的食物(如堅果、海鮮)、花粉、動物毛發等引起免疫反應,導致炎性介質大量釋放。非過敏性蕁麻疹可能與物理性因素如寒冷、熱量、日光等有關。心理壓力也被認為是誘發蕁麻疹的重要因素。
蕁麻疹的治療方案
蕁麻疹的治療主要以控制癥狀為主。一般首先推薦使用抗組胺藥物,這類藥物能夠有效抑制組胺的作用,從而減少瘙癢和皮疹。嚴重情況下,可考慮使用糖皮質激素,但需注意其副作用和依賴性。
近年來,生物制劑如抗IgE單克隆抗體等被認為在治療慢性自發蕁麻疹方面有顯著療效。此外,針對特定誘因的治療,如避免過敏原、盡量減少精神壓力等,也是治療的重要環節。
蕁麻疹的預防措施
蕁麻疹的高危人群包括有過敏體質、家族病史以及經常接觸過敏原的人群。預防措施應包括避免接觸已知的過敏原,如特定食物、藥物、環境中的花粉和塵螨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均衡,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也有助于增強免疫力,從根本上減少蕁麻疹的發作。
對于有慢性蕁麻疹歷史的患者,應定期就醫,了解病情變化。在出現癥狀時盡早治療,避免因瘙癢或抓撓導致皮膚感染。心理疏導和情緒管理同樣重要,保持良好心態有助于減少蕁麻疹的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
蕁麻疹雖然是常見病,但其復發性和復雜性使得很多患者難以徹底治愈。通過科學的治療和預防,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面對蕁麻疹的困擾,建議患者保持積極心態,及時就醫并通過專業醫生的指導進行治療和預防。
引用文獻
J. Ring, "Urticaria: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vol. 170, no. 1, pp. 3-6, 2014.
A.M. Grattan, "Chronic urticaria in adults," Allergy, vol. 207, no. 4, pp. 69-75, 2018.
G. Maurer et al.,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 consensus report," Allergy, vol. 66, no. 5, pp. 731-738, 2019.
M. Zuberbier, "Manage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 worldwide perspective," Current Opinion in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vol. 12, no. 6, pp. 362-368,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