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的田先生近日因全身出現風團并伴有瘙癢而倍感煩惱,于是到醫院就診,最終確診為急性蕁麻疹。這一突如其來的病情不僅影響了他的生活質量,也引發了我們對蕁麻疹的關注。那么,究竟什么是急性蕁麻疹?它為何會發生,我們又該如何防治呢?
蕁麻疹,這個名字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實際上,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其特征是皮膚上突然出現紅腫、發癢甚至痛苦的風團。蕁麻疹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其中急性蕁麻疹在短時間內病程較快,癥狀明顯,往往需要迅速的診斷和治療。
急性蕁麻疹為何來得如此迅猛?
急性蕁麻疹通常在接觸了某些過敏原后迅速發病,例如食物、藥物、昆蟲叮咬或者環境因素等。當免疫系統受到這些過敏原刺激后,身體會迅速釋放出一種化學物質——組胺,從而導致血管擴張和液體滲出,進而形成風團和瘙癢。
組胺在急性蕁麻疹中的作用是關鍵。組胺是一種由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的氨基酸衍生物,它在免疫和過敏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組胺能夠引起炎癥反應,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漿滲入皮膚組織,形成風團。除此之外,組胺還會刺激皮膚內的神經末梢,造成劇烈的瘙癢感。
如何治療急性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的治療重點在于消除癥狀和避免再次接觸過敏原??菇M胺藥物是最常見的治療選擇,能夠有效緩解瘙癢和風團。田先生在就診時,醫生給他開具了富馬酸盧帕他定片和依巴斯汀片,這兩種藥物均屬于抗組胺藥,可以通過阻斷組胺與其受體的結合,從而減輕過敏反應的癥狀。
除了藥物治療,患者在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避免接觸已知的過敏原。例如,飲食中應避免進食可能引發過敏的食物(如海鮮、堅果等),注意室內清潔,避免塵螨和花粉等過敏原的侵襲。對于藥物引起的過敏,患者應詳細告知醫生過往藥物過敏史,以便醫生對其進行個體化的藥物選擇。
預防急性蕁麻疹的日常措施
作為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疾病,急性蕁麻疹的預防在于了解和避免接觸過敏原。對于高危人群,如有過敏史或家族中過敏體質的個體,日常生活中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食用易引發過敏的食物,如海鮮、雞蛋、堅果等。多食用新鮮蔬果,增強免疫力。其次,避免突發的環境變化。溫度驟變、情緒波動等都會影響免疫系統,增加過敏反應的風險。最后,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定期清潔居住環境,減少過敏原的積累。
此外,一旦出現蕁麻疹的癥狀,不要驚慌,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治療方案,并給出專業的治療建議。
未來展望:蕁麻疹的前沿治療技術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蕁麻疹的治療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目前,除傳統的抗組胺藥物外,還出現了一些新型的生物制劑,如抗IgE抗體等。抗IgE抗體通過中和機體內的IgE,減少其對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的激活,從而顯著減輕過敏反應。這種生物制劑已在部分難治性蕁麻疹患者中顯示出良好的治療效果。
除了藥物治療,研究人員也在探索一些非藥物的治療方法。例如,特異性免疫治療(SIT)通過逐漸給予患者微量的過敏原,以達到減少過敏反應的效果。在臨床實踐中,SIT已被應用于一些食物過敏和花粉過敏的患者,并顯示出一定的療效。
面對急性蕁麻疹的挑戰,患者及其家屬應保持積極的態度。雖然急性蕁麻疹的癥狀可能讓人感到不適和困擾,但正確的治療和合理的日常管理能夠有效緩解其癥狀?;颊咴谥委熯^程中應保持樂觀心態,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定期復診,避免病情反復。
家屬在照顧患者時,應給予支持和理解,幫助患者避免接觸過敏原,提醒其按時服藥,并陪伴患者就診,共同面對病情。此外,家屬還應學習一些急性蕁麻疹的基本知識,了解其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以便在患者出現癥狀時能夠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引用文獻
王芳, 李曉霞. 蕁麻疹的診斷與治療新進展[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20, 34(2): 155-159.
陳偉, 馬曉莉. 抗組胺藥在蕁麻疹治療中的應用[J]. 現代醫學, 2019, 47(6): 650-654.
張莉, 孫紅. 急性蕁麻疹的發病機制與治療策略探討[J]. 實用皮膚病學雜志, 2018, 11(3): 240-245.
趙麗娜. 抗IgE抗體在難治性蕁麻疹患者中的應用[J]. 臨床藥學雜志, 2021, 29(4): 30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