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是一種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主要表現為右上腹疼痛、發熱、惡心、嘔吐等。中老年女性尤其是肥胖、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是此病的高發人群。
如果不及時治療,急性膽囊炎可能引起嚴重并發癥,如膽囊穿孔、感染擴散至腹腔等,因此早期診斷和合理治療尤為重要。本指南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介紹該病的相關知識。
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有哪些分類標準?
膽囊結石的分類主要依據結石的成分和形成機制,常見的有膽固醇結石、黑色膽色素結石和棕色膽色素結石。而急性膽囊炎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及病理生理特征,分為急性單純性膽囊炎、急性化膿性膽囊炎和急性壞疽性膽囊炎。
膽囊結石是由于膽汁成分不平衡,膽固醇或膽色素沉積結晶形成。膽固醇結石主要見于歐美國家,主要由膽固醇過飽和引起;黑色膽色素結石常見于慢性溶血性疾病患者;棕色膽色素結石多見于膽道感染伴膽汁瘀滯者。
急性膽囊炎多由膽囊結石嵌頓引起,導致膽囊管道梗阻、膽汁瘀滯、細菌感染及炎癥反應。急性單純性膽囊炎指局限于膽囊的炎癥,表現為腹痛、壓痛、發熱等;急性化膿性膽囊炎則伴有膽囊膿液積聚,臨床更多表現為高熱、寒戰、嚴重腹痛等全身感染癥狀;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為炎癥進一步加重,導致膽囊壁壞死、穿孔,形成腹膜炎,是外科急診。
患者的病情分期對于治療方案的選擇及預后評估具有重要意義,常采用的分期方法有Tokyo Guidelines和ACG(美國胃腸病學會)指南等。
如何診斷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
臨床上,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結果?;颊叱S杏疑细箘×姨弁?,伴有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
體格檢查時,右上腹有明顯壓痛,Murphy征陽性。此外,實驗室檢查可見白細胞計數升高,伴中性粒細胞增多。
影像學檢查包括超聲檢查和CT檢查,腹部超聲是診斷膽囊結石及膽囊炎的首選方法,其特征表現為膽囊壁增厚、水腫、膽囊腔內可見結石或淤泥。CT檢查有助于明確膽囊的病變范圍及有無并發癥。
此外,MRI及膽汁內外肝膽管造影(MRCP)也是重要的輔助檢查手段,特別適用于復雜病例及需進一步評估膽道系統的情況。
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如何分期與評估?
東京指南(Tokyo Guidelines,TG)是急性膽囊炎分期和評估的一個常用標準,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期。輕度急性膽囊炎病情不嚴重,患者全身炎癥反應輕微,無膿毒癥表現。中度急性膽囊炎伴有中度全身炎癥反應或存在局部并發癥如膽囊周圍積液或膽囊增厚。重度急性膽囊炎則表現為嚴重全身炎癥反應或膿毒性休克,需要緊急處理。
美國胃腸病學會(ACG)指南則基于病情嚴重程度、并發癥及患者的總體健康狀況,對患者進行分期,并提出相應的治療建議。如輕度病例可采用藥物治療及守候觀察,而中度及重度病例通常需要手術治療。
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治療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保守治療多用于輕度或早期病例,主要目的是緩解癥狀、控制感染,常用藥物有抗生素、鎮痛藥及膽道解痙藥等。
手術治療是中度及重度急性膽囊炎的首選或必需治療方式,常見的手術方式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和開腹膽囊切除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創傷小、恢復快,但不適用于嚴重粘連或感染擴散至腹腔的患者;開腹膽囊切除術則適用于復雜病例或急診手術。
此外,對于某些高危手術患者或無法耐受手術者,可以選擇經皮膽囊穿刺引流術,以緩解膽囊高壓和感染,再擇期手術。
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的不良反應如何處理?
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藥物副作用、術后并發癥等。抗生素治療可能導致胃腸不適、皮膚過敏等副作用。鎮痛藥和解痙藥也可能引發胃腸道反應、頭暈等癥狀。
術后常見并發癥有傷口感染、膽道損傷、大出血、腹腔內感染等。針對不同的不良反應,需及時報告醫生,由醫生根據情況調整治療方案或進行相應的處理措施。
總的來說,科學的管理和患者自我管理是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治療的重要環節?;颊咝枳襻t囑按時服藥,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劇烈運動,并定期復查,評估治療效果和身體恢復情況。
了解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的基礎知識,積極配合治療,有助于早日康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