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和鼻炎別慌張!科學應對有妙招
01 突然鼻子流血,到底怎么回事?
正在刷牙或者打個噴嚏,突然發現鼻子流血,這種場景并不罕見。周末在家,一位10歲的女孩邊看動畫片邊挖鼻孔,結果就碰上了鼻血“來訪”。她嚇得一動不敢動,其實像這樣的小插曲,大多數家里人都經歷過。
多數鼻出血都來自前鼻孔(醫學上叫"前鼻腔出血"),這些情況容易被看到,出血量一般不大。另一類是"后鼻腔出血",出血位置更深,有時會血流到喉嚨里,甚至有咳血或嗆血的感覺。值得關注的是,前鼻腔出血常常無大礙,但后鼻腔出血,或者出血量大很難自行止住,那就必須及時找醫生。
統計提醒:大約60%的常見鼻出血只需要簡單按壓鼻翼就可以止住。
02 這些鼻炎癥狀,你中招了嗎?
類型 | 典型表現 | 生活示例 |
---|---|---|
過敏性鼻炎 | 一遇灰塵就連噴五六個,鼻子癢,流清水鼻涕 | 春季一到6歲男孩常因掃地打噴嚏,眼角撓紅 |
急性鼻炎 | 鼻塞突然變重,流黃鼻涕,輕微發熱 | 感冒后鼻子堵得睡不穩,偶有發燒 |
慢性鼻炎 | 鼻塞時輕時重,晚上更明顯,講話帶鼻音 | 42歲工程師每天晨起嘴干舌燥,說話啞 |
簡單來講,偶發鼻塞和打噴嚏,可能就是輕微鼻炎警告。出現持續流涕、明顯鼻腔干燥、甚至夜間打鼾,這些都可能是慢性鼻炎或過敏性鼻炎發出的信號。
另外,有鼻炎的人在冬天或者干燥季節,鼻出血的幾率會明顯增加。因此,如果發現反復鼻塞、鼻躁,或擦拭干凈后很快又有血絲,也要格外關注。
03 為什么鼻子總是“出狀況”?
其實鼻子的“脆弱”也有它的原因。從生理上講,鼻黏膜里的血管特別豐富——就像一張細細的網絡鋪在鼻腔里。一旦過度刺激,這些血管很容易破裂,出血自然就發生了。
還要注意,兒童因為喜歡用手挖鼻孔或者戶外奔跑時碰撞,鼻腔也更容易受到外傷。而往往這些生活中的“小動作”才是反復出血的源頭。
04 檢查都查什么?流程其實沒那么復雜
- 問診:醫生會先詳細問清鼻出血的頻率、是否有家族慢性病史、是否近期接觸過過敏源。
- 體格檢查:檢查鼻孔內出血的具體位置、黏膜顏色、有無結痂、發炎等。
- 輔助檢查:
- 鼻內鏡檢查:醫生用一根細長的鏡子進入鼻腔,看清黏膜狀態和出血點,全程幾分鐘基本沒疼痛。
- 過敏原檢測:通過皮膚貼片或抽血分析,尤其適合經常流鼻血又有噴嚏、流涕的青少年。
舉例來說,16歲的小李秋天反復鼻塞,父母擔心是不是鼻中隔偏曲。在醫生引導下做了鼻內鏡,排除了重大異常,他和家人都松了口氣。這示范了,遇到疑難,找??漆t生系統檢查是安全靠譜的一步。
05 科學治療三步走
- 藥物優選:輕癥通??蛇x含“抗組胺”類藥片(比如氯雷他定)或局部“激素噴劑”(如莫米松鼻噴霧)。 提示:部分噴劑偶有刺激感,如感到不適應及時向醫生反饋。
- 物理加持:較嚴重的人,可以考慮鼻腔沖洗、加濕器輔助。適用于長期鼻腔干燥或粘稠分泌物多的人群。
- 手術介入:若有鼻中隔偏曲、反復鼻出血且藥物效果欠佳時,需評估是否做局部封閉處理或相關手術。
38歲的林女士,平時過敏性鼻炎,開始用抗組胺藥控制住了癥狀,但有一次流鼻血較多,按壓未緩解,緊急就醫后通過"燒灼止血"方法解決了問題。這說明,科學選擇治療方案要根據病情分層遞進,不必照搬網上偏方。
06 日常護鼻小指南
- 空氣加濕:房間干燥時,使用加濕器或在室內放置一盆水。幫助鼻腔黏膜保持濕潤,減少干裂現象。
- 科學擤鼻:清理鼻腔要輕柔,一側一側擤,避免用力過猛造成血管破裂。
- 飲食推薦:
- 菠菜、胡蘿卜 β-胡蘿卜素豐富,幫助黏膜修復
- 新鮮水果 維生素C含量高,增強血管韌性
- 海帶或紫菜 富含微量元素,有益鼻腔健康
- 日常預警信號:如果出現大出血不止(比如持續10分鐘以上),或伴有頭暈、全身乏力、嘔血等嚴重信號,及時去醫院耳鼻喉科。兒童、老人及慢性病人尤其要警惕!
- 隨時咨詢:當鼻血、鼻涕顏色出現異常(如深紅、黃色),或伴隨持續面部腫脹、鼻子變形,也不要拖延醫院就診。
鼻子雖小,但它每天都在辛勤地為我們呼吸護航。偶爾出現的小狀況,多半是自我修復能力在發揮作用。不過,反復嚴重出血或鼻炎久治不愈并不罕見,科學應對、及時就醫,才是安全之選。用心生活,細心呵護鼻腔健康,未來才更清新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