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揉鼻子打噴嚏?可能是變應性鼻炎在作怪
01 你家孩子總是不自覺揉鼻子?
在地鐵上、教室里、甚至晚上入睡前,細心的家長常會發現孩子突然連續打好幾個噴嚏,接著抬手揉揉鼻子,鼻尖還略顯泛紅。周圍空氣稍一變或灰塵一揚起,孩子就抓耳撓腮,有時甚至抱怨鼻子“癢得受不了”。
其實,這種表現在日常并不少見,但經常被當做普通感冒的小插曲。數據顯示,大約每5位兒童中就有1人受變應性鼻炎困擾。這種慢性鼻炎不但讓孩子小動作頻發,還可能影響睡眠和專注力。
別猜孩子是不愛干凈或貪涼,頻繁揉鼻子和打噴嚏,很有可能是變應性鼻炎的信號。
02 四大典型表現,家長要看清!
癥狀類型 | 生活中的例子 |
---|---|
陣發性噴嚏 | 早晨起床時,孩子突然連續打5個以上噴嚏,紙巾還來不及換一張。 |
清水樣鼻涕 | 鼻涕總像水龍頭開關擰壞似的,清澈稀薄,嘴巴老是擦不干凈。 |
鼻癢 | 孩子邊寫作業邊忍不住用手背搓鼻子,有的甚至用手指輕掐鼻梁。 |
鼻塞與張口呼吸 | 晚上睡覺總喜歡張著嘴,半夜還常翻來覆去,有時甚至打鼾。 |
這類癥狀不分時段,但有家長發現,夜里和清晨易加重,連休息質量都受到影響。一位8歲男孩的媽媽反映,孩子夜里常因鼻塞醒來,一學期成績比以前下滑不少。這說明,變應性鼻炎的困擾不僅僅是鼻子上的事。
癥狀持續4周以上,或者明顯干擾到睡覺、學習時,就要考慮帶孩子看專業科室。
03 孩子為什么容易得變應性鼻炎?
- 遺傳相關:有研究指出,父母中有過敏性疾?。ㄈ缦?、蕁麻疹、鼻炎)史,孩子得變應性鼻炎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近3倍。換句話說,這是一種“會跟隨基因”的易感特質。
- 環境影響:家中常見的灰塵、塵螨、不常曬的被褥、藏在角落的寵物皮屑,都是過敏原的“暗藏者”。春秋季節,飛揚的花粉也增加了孩子過敏發作的機率。
真實例子:10歲的浩浩和家里養的一只貓形影不離,一年四季總是鼻塞不斷,經檢測,竟然就是貓毛導致的過敏性鼻炎。
- 年齡特點:不少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出現鼻過敏表現,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遇到可疑的過敏原容易“搞錯對象”產生過度反應。
雖說聽上去有些被動,但并不是所有家長都需要太擔心。只要明確了原因,有針對性地管理,孩子的生活質量可以明顯改善。
研究數據顯示,城市中兒童患病率比鄉村高,家中環境封閉和寵物數量多也是重要誘因。
04 檢查方法都有哪些?多數孩子能耐受!
- 皮膚點刺試驗:國內外廣用的方法之一,15分鐘就可判斷是否對常見過敏原(塵螨、花粉、動物皮屑等)敏感。操作時在前臂滴上檢測液,再用探針輕輕挑破皮膚角質層,疼痛感極低,3歲以上的孩子基本都能配合。
- 血清特異性IgE檢測:抽血化驗,適合不能做皮膚點刺或者使用外用藥后、皮膚狀況不佳時。一般1-2天出結果,無需空腹,但是需要停用抗組胺藥物至少3天。
孩子出現典型癥狀,并且持續時間較長時,建議及時到耳鼻喉科或變態反應??七M行規范檢查。
05 治療方案分輕重,別輕信“根治偏方”
1
輕度癥狀
生理鹽水清洗鼻腔,每天1-2次,有助于稀釋過敏原。結合第二代抗組胺藥(如西替利嗪),幫助緩解噴嚏和鼻癢。
生理鹽水清洗鼻腔,每天1-2次,有助于稀釋過敏原。結合第二代抗組胺藥(如西替利嗪),幫助緩解噴嚏和鼻癢。
2
中重度或合并哮喘
在上述基礎上加用鼻用激素噴霧(如糠酸莫米松)。這種藥物可以使鼻塞、流涕明顯改善。醫生會根據孩子情況調整用藥。
在上述基礎上加用鼻用激素噴霧(如糠酸莫米松)。這種藥物可以使鼻塞、流涕明顯改善。醫生會根據孩子情況調整用藥。
3
免疫治療
適合5歲以上、明確塵螨過敏而藥物療效不佳的患兒。通過逐漸讓身體“耐受”過敏原,降低發作頻率。療程較長(通常2-3年),需??票O護。
適合5歲以上、明確塵螨過敏而藥物療效不佳的患兒。通過逐漸讓身體“耐受”過敏原,降低發作頻率。療程較長(通常2-3年),需??票O護。
注意: 市面上一些“特效藥”“神奇療法”多缺乏科學依據,亂用藥物或迷信偏方往往適得其反,謹遵醫生建議才是安全之道。
06 日常管理,家長做到這幾步更安心
- 高溫清洗床品
建議每周用60℃熱水洗被褥、床單、枕頭套,這樣能有效殺滅塵螨,減少主要過敏原。 - 外出防護
春秋花粉季孩子出門最好戴防護眼鏡和口罩,回家后及時洗臉、換衣,避免花粉黏附在皮膚和頭發上。 - 保持室內空氣清潔
室內濕度控制在50%以下,有條件時選用HEPA濾網空氣凈化器,減少空氣中過敏原懸浮。
只要堅持科學管理,大部分孩子都能有效控制癥狀,告別不斷揉鼻子的“小煩惱”。
最后,你問我答
- Q:變應性鼻炎會自愈嗎?
A:部分孩子隨著年齡增長癥狀可能減輕,但大多數需要科學干預,否則容易演變成哮喘、鼻息肉等問題。 - Q:需要長期用藥嗎?
A:看癥狀嚴重程度而定。部分患兒僅在過敏季短期用藥即可,嚴重者需要規律遵醫囑治療直至癥狀緩解。 - Q:擔心影響學習怎么辦?
A:建議和老師溝通,爭取教室及時通風,關注孩子作息和情緒。出現狀態異常時不要一味責怪“貪玩懶惰”。
? 偶爾揉鼻子不是大事,長期鼻子不適才要重視。遇到困擾,專業醫生能給孩子最合適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