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痛咳嗽別硬扛!急性咽炎和支氣管炎的科學應對指南
01 急性咽炎和支氣管炎,到底啥區別?
秋冬換季、早晚一涼,辦公室里不時有人抱怨嗓子不舒服,有的只是輕微癢痛,有的卻咳個不停。其實,喉嚨痛咳嗽并不總是一回事,常見的罪魁禍首分為急性咽炎和急性支氣管炎。
簡單來講,急性咽炎是咽喉部發炎了,感覺像嘴和氣管交界的“交通要道”出了問題。急性支氣管炎則是更下方的“氣道管道”受到攻擊,結果常會引發持續咳嗽。這兩者雖然癥狀有交集,但早期表現和前因后果并不相同。
急性咽炎 | 急性支氣管炎 | |
---|---|---|
主要受影響部位 | 咽喉(靠近口腔) | 支氣管(氣管下端) |
典型初發癥狀 | 咽痛、吞咽不適 | 干咳、胸悶 |
初期癥狀有時難分辨,及時觀察細微變化更安全。
02 這些信號說明問題不簡單
- 持續喉嚨火燒: 咽炎不僅“微微發癢”,而是咽喉明顯刺痛、吞咽加重。辦公室有位36歲的老師,咽痛一整天后,開始吞咽困難,說話都覺得累,這時候單靠喝熱水就不行了。
- 高熱不退: 體溫升高超過38.5℃,持續一天以上或有寒戰。出現這樣癥狀,要小心是否已經合并其他感染。
- 劇烈咳嗽伴呼吸費力: 支氣管炎的咳嗽一般不會馬上停,常伴隨粘痰、呼吸困難。比如一次流感季,54歲的男性工人連續咳嗽5天,漸漸喘不上氣,這就要警惕支氣管進一步受損了。
- 全身酸痛、乏力: 除了喉嚨不適,若伴有嚴重無力、肌肉酸痛,要防范身體炎癥反應較重的可能。
出現上述信號時,別靠“扛一扛”,盡早咨詢醫生靠譜些。
03 為什么會突然“中招”?
很多人一到忽冷忽熱的季節就容易“感冒”,其實,真正讓身體生病的,往往是因為抵抗力下降讓病毒或細菌趁虛而入,而不僅僅是“著涼”。
- 病毒占主角: 醫學界數據顯示,80%以上的急性咽炎和支氣管炎由病毒引起,如感冒病毒、流感病毒等。
- 空氣污染是幫兇: 空氣中的塵埃、煙霧增加咽喉和氣道的刺激。長期“吸二手煙”或是工廠作業人群更容易“中招”。
- 自身條件有關: 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或老人、小孩本身免疫力弱,更容易感染。
換季時抵抗力容易“掉線”,這時候感冒流感發病率也會明顯升高。
04 檢查主要查什么?帶著這些問題去就診
掛號時多多少少有點緊張,其實常見的檢查并不復雜,越早識別問題、越快處理更省力。
檢查項目 | 主要用途 | 過程介紹 |
---|---|---|
咽拭子檢測 | 查明是否有細菌/病毒感染 | 醫務人員用棉簽輕輕擦拭咽喉 |
聽診 | 了解支氣管是否有異常呼吸音 | 醫生用聽診器貼胸腹部聽氣流 |
血常規 | 判斷炎癥嚴重程度 | 抽血化驗檢查白細胞、C反應蛋白等 |
大部分檢查當天即可拿到結果,不必過分焦慮。
05 治療別靠自己想當然,科學用藥+輔助康復
- 對癥藥物: 通常需使用減輕咽痛或止咳的藥物。咽炎以含片、漱口水為主;支氣管炎則更多采用祛痰、止咳藥。
- 霧化治療: 對于嚴重咳嗽或痰多難排的患者,霧化吸入可幫助緩解氣道刺激,讓藥物直達“問題地帶”。
- 避免抗生素濫用: 絕大多數單純病毒感染無需抗生素。如果血常規發現白細胞升高、并有明確細菌證據,才建議醫生開具抗生素。
- 合理休息: 有研究顯示,足夠休息和保持室內濕潤能提升恢復速度。
自行反復用抗生素,容易帶來耐藥和副作用,確實不推薦。
06 如何預防?遠離反復發作的實用對策
- 飲食有講究:
食物 有益作用 小建議 蔬菜(西蘭花、胡蘿卜、菠菜) 補充維生素C和A,助增強黏膜抵抗力 每天飯中夾帶,多樣搭配 水果(橙子、獼猴桃) 清爽解渴,促體力恢復 早餐加一點,減少零食替換 優質蛋白(雞蛋、魚肉) 幫助免疫細胞修復 主食輔助,多蒸煮少油炸 - 養成衛生習慣: 外出回家勤洗手,流感高發期戴好口罩,減少與病人親密接觸。
- 注意室內空氣: 定期開窗通風,也可在霧霾嚴重時用空氣凈化器。
- 增加戶外鍛煉: 適度散步、慢跑、深呼吸運動有助提升肺部功能,也能讓整個人精神好。
- 定期健康檢查: 40歲以后建議體檢增加肺部和咽喉檢查項,發現問題早處理。
習慣養好,咽炎和支氣管炎都能被擋在門外。不過偶有咳嗽流鼻涕也不必緊張。
最后,這幾條最該放在心上
- 出現持續咽痛、高熱或劇烈咳嗽時,及時去醫院而不是苦等自愈。
- 主動養成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為抵抗力“充電”。
- 用藥以醫生指導為準,少給身體“隨意試錯”的機會。
- 日常注意環境、衛生,多做預防遠比治病來得容易。
- 身體有變化,不要怕問,科學判斷才是最佳選擇。
理解身體發出的信號并非難事,簡單行動就能幫助自己和家人遠離呼吸道“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