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反復發作?可能是胃炎或潰瘍在作祟
01 胃痛和消化不良就是胃炎嗎?
有些人一不小心吃多了冷飲,胃里就開始鬧脾氣,偶爾覺得肚子脹、不太舒服。這時候,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就是“得胃炎了”。其實,胃痛、反酸或者消化不良,有時只是胃短暫的小情緒,并不一定就是胃炎或者潰瘍。
簡單來講,胃炎主要是指胃黏膜的炎癥,根據發生的時間長短,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而消化性潰瘍,則是胃黏膜上出現了一個“小口子”。兩者的區別,就像小磕碰和真破損,潰瘍的問題明顯要重一些。
指標 | 胃炎 | 消化性潰瘍 |
---|---|---|
常見位置 | 胃黏膜(以胃體、胃竇多見) | 胃或十二指腸壁 |
嚴重程度 | 多為表淺 | 有組織缺損,可能出血 |
癥狀特征 | 不適、脹滿感為主 | 規律性疼痛,甚至出現并發癥 |
?? 小貼士:不是所有的胃不適都需要高度警覺,但持續性癥狀就要多加重視了。
02 哪些癥狀提示你可能中招了?
輕微的胃部不適、偶發性打嗝或者短暫腹脹,大多只是“小插曲”。但有些癥狀出現,說明你的胃真的該重視起來了。
- 1. 餐后腹痛:每次吃完飯沒多久,胃部就像被揪了一下,遇到熱氣騰騰的火鍋更明顯。
- 2. 夜間疼痛影響睡眠:有位35歲的男士,時常半夜被胃痛叫醒,只有坐起來等一會兒或者吃些干糧才會好些。這正是潰瘍“作祟”的典型方式。
- 3. 持續反酸、噯氣:一天到晚打嗝、酸水涌上來,不只是偶爾失控,已經成了日常困擾。
- 4. 明顯食欲減退+近期體重下降:一位45歲的女性,最近飯量大減,短短一個月瘦了五公斤,查胃鏡發現是慢性活動性胃炎。
?警惕危險信號:
- 嘔血(咖啡色、暗紅色)
- 黑便(柏油樣糞便)
- 突發劇烈無法緩解的腹痛
03 好好的胃為什么會生?。?/h2> 并不是誰的胃天生就堅不可摧,其實胃黏膜每天都在抵御外來“攻擊”。但有些因素,讓胃“守不住城門”—— - (1)幽門螺桿菌感染 這是一種專門寄生在胃里的細菌,醫學界研究發現,八成消化性潰瘍都和它有關。它會“偷偷”破壞胃黏膜,讓保護屏障變得殘缺,時間一長,潰瘍就出現了。
- (2)藥物刺激 經常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簡稱NSAIDs,如止痛藥、布洛芬)也會傷到胃。有的人因為膝蓋痛、頭疼長期吃這些藥,久而久之胃黏膜失去保護,就像雨傘破了一個洞,雨水滲進來。
- (3)胃酸失衡 胃酸分泌過旺時,會直接“腐蝕”胃壁。有的人天生胃酸比較多,也有的人愛喝酒、喜歡高油高鹽,胃酸一下子增多,對黏膜是一種無形刺激。
年齡增長、遺傳傾向、生活作息不規律同樣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胃黏膜反復受傷,慢慢就容易變成慢性胃炎甚至形成潰瘍。 數據角落:一項流行病學調查指出,長期用NSAIDs藥物者,發生胃潰瘍的風險可提升3倍以上。
這是一種專門寄生在胃里的細菌,醫學界研究發現,八成消化性潰瘍都和它有關。它會“偷偷”破壞胃黏膜,讓保護屏障變得殘缺,時間一長,潰瘍就出現了。
經常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簡稱NSAIDs,如止痛藥、布洛芬)也會傷到胃。有的人因為膝蓋痛、頭疼長期吃這些藥,久而久之胃黏膜失去保護,就像雨傘破了一個洞,雨水滲進來。
胃酸分泌過旺時,會直接“腐蝕”胃壁。有的人天生胃酸比較多,也有的人愛喝酒、喜歡高油高鹽,胃酸一下子增多,對黏膜是一種無形刺激。
04 去醫院要做哪些檢查?
說起胃鏡檢查,許多人“聞之色變”。實際上,現在的胃鏡技術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絕大多數情況下只需要短短幾分鐘。在醫學診斷中,胃鏡幾乎是判斷胃炎和潰瘍的金標準。
- 胃鏡直視檢查:醫生會用一根細軟的管子經口進入胃里,仔細觀察黏膜有沒有明顯破潰,還能直接采集疑似部位的組織做活檢。
- 幽門螺桿菌檢測:呼氣試驗無創、方便,準確率高,是最常用的初篩方法。
- 病理活檢:發現有異常部位時,取一小塊活組織,用于明確病變性質,排除腫瘤等嚴重問題。
?? 醫生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項目,大多數人全流程很快結束,不必過度擔心。
05 現代醫學有哪些治療方法?
現代醫學的優勢就在于——有針對性治療的“組合拳”。一旦確診,大多數患者通過規范用藥在幾周之內就能明顯好轉。
① 根除幽門螺桿菌的“四聯療法”
- 包括兩種抗生素、一種抑制胃酸的藥物和黏膜保護劑
- 療程通常為10-14天,按療程吃完效果最好
② 抑酸藥物
- 代表藥物: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
- 用于減少胃酸分泌、減輕刺激、促進潰瘍愈合
③ 胃黏膜保護劑
- 常見如硫糖鋁、膠體果膠鉍
- 在潰瘍面形成保護膜,減少胃酸直接“攻擊”潰瘍區
?? 醫學數據顯示,90%以上的消化性潰瘍通過規范治療4-8周內可以愈合。不過,60%的復發患者是因為中途停藥、漏服藥,或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導致治療不徹底。
?? 小提醒:
- 部分患者在用藥初期可能會出現惡心、輕度腹瀉,如癥狀加重要聯系醫生調整用藥類型。
- 一定要堅持全程用藥,不能因為癥狀好轉就停藥。
06 治愈后如何防止復發?
好不容易胃病治好了,怎么鞏固成果、避免“重蹈覆轍”?日常生活的小調整,往往能幫你守護胃部健康。
飲食調養建議 | 具體做法 |
---|---|
少量多餐 | 每餐七八分飽,三餐可增至四五餐,避免暴飲暴食 |
溫和食物 | 粥類、面條、蒸蛋羹等細軟、易消化的食物更適合修復期 |
合理補充蛋白質 | 魚、雞蛋、豆腐等富含蛋白,幫助黏膜快速愈合 |
新鮮蔬果攝入 | 適量吃點蔬菜、水果,補給多種維生素 |
?? 除了飲食,日常還要牢記:
- 定期復查:胃炎、潰瘍史者建議每1-2年做一次胃部復查
- 避免自行服用消炎鎮痛藥,有用藥需求請向醫生說明胃病史
? 知識點: 健康管理,需要長期堅持和規律生活作息,這樣胃黏膜才能有足夠的“自愈能力”。
總結來說,胃炎和潰瘍雖然常見,但只要用心觀察身體信號,科學檢查、規范治療,再加上一些飲食生活的小細節,大部分人都能把胃病“關在門外”。下次胃不舒服時,別著急下結論,也不要隨便扛過去,給胃一點關愛的時間,就是最好的呵護。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遇到持續不適或有家族胃病史,建議及時就醫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