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這些信號別忽視,科學應對很簡單
01 什么是呼吸道感染?哪些情況要當心?
有時候,剛進電梯就有人咳嗽一聲,空氣里彌漫著淡淡的不安。呼吸道感染其實并沒有那么神秘,簡單來說,它是指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拜訪”我們的呼吸系統后,帶來的一系列健康困擾。按受累部位區分,常見的有上呼吸道感染,比如普通感冒和咽喉炎,下呼吸道感染則包括支氣管炎、肺炎等。
多數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帶來的,特點是發病快、傳染性強,不過癥狀常常較輕。而到了下呼吸道感染,比如肺炎,病情就會變得復雜和嚴重。傳染性在同事、家人之間尤其明顯,一人感冒,全辦公室跟著“中招”的情況并不少見。
02 出現這些癥狀,可能是呼吸道感染
- ?? 輕微癥狀: 偶爾喉嚨有點癢或干、打噴嚏、輕咳。
- ?? 明顯信號: 持續高燒(超過38℃,超過三天)、夜間咳嗽加劇、痰色變黃或帶血。
- ????? 危險癥狀: 呼吸急促、胸悶、講話時感覺胸部悶痛或供氧不足。
有一個35歲的女性患者,因高燒持續不退、呼吸費力就醫,最終確診為肺炎。這種情況說明,持續嚴重癥狀不能拖,尤其是呼吸困難時更不能大意,及時到醫院更保險。
03 為什么你會得呼吸道感染?
- 病原體傳播: 通過飛沫(比如咳嗽、說話時噴出的細小水珠)或手接觸傳播,地鐵、辦公室和學校是高發地帶。
- 個人抵抗力下降: 這和失眠、營養偏差、慢性疾病有關。數據顯示,免疫力較低的人在流感季節感染率明顯升高。
- 環境與季節影響: 天氣突然轉冷,許多呼吸道病毒會“趁虛而入”。房間空氣不流通,也增加感染機會。
誘因 | 具體表現 |
---|---|
空氣質量差 | 灰塵、空氣污染、室內煙霧 |
密集人群接觸 | 地鐵、公交車、會議室 |
慢性疾病影響 | 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 |
年幼或年老 | 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或衰退 |
醫學界認為,60%的抗生素濫用都發生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這與期待“立竿見影”的心理有很大關系。其實,濫用抗生素反而會讓細菌產生耐藥,對健康造成長遠影響。
04 醫生如何確診呼吸道感染?
一旦懷疑呼吸道感染,醫生會先詳細詢問相關癥狀,比如咳嗽持續時間、發熱變化、是否有氣促或胸痛,然后進行聽診。聽診能聽出肺部是不是有痰鳴音或其他異常。
需要進一步判斷時,醫生可能會開血常規、C反應蛋白(CRP)等實驗室檢查,有時還會考慮做胸片或CT。舉個例子,一位70歲的男性持續咳嗽兩周,血象和胸片結合后診斷為細菌性肺炎,幫助醫生精準用藥。
05 科學治療:別亂用抗生素!
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從來不是“一藥治百病”。多數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導致,用抗生素并不會縮短病程,還可能讓健康“雪上加霜”。如果出現細菌感染證據,醫生才會開抗生素,否則一般以退燒藥、止咳、祛痰藥為主。
以一位28歲的男士為例,感冒三天自行買抗生素服用后出現腹瀉,最終因腸道菌群失衡再次上醫院。這說明,合理用藥十分關鍵,盲目用抗生素既無益處,還會帶來新麻煩。
06 居家護理這樣做好得快
- 充足休息: 生病時身體會調動免疫系統作戰,睡眠充足有助于恢復。
- 多喝溫水: 幫助稀釋痰液,緩解咽部不適。不過,飲水以少量多次為宜,別灌水。
- 室內勤通風: 開窗換氣,每次10~20分鐘,每天至少2次,空氣流通降低病毒濃度。
- 飲食清淡營養: 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比如橙子、奇異果,有助身體抗擊病原。
- 合理觀察: 記錄體溫變化,關注癥狀有沒有加重。若出現持續高熱、胸悶或呼吸費力,及早就醫療機構。
07 日常防護與預防建議
- 水果補充營養: 如蘋果、獼猴桃有維生素C,有益于提升防御力。每天嘗試吃1-2種不同水果。
- 蔬菜豐富餐桌: 胡蘿卜、青椒等提供β-胡蘿卜素,為黏膜“加固防護墻”。餐餐搭配,花樣變著吃。
- 合理佩戴口罩: 在人多密集場所戴好口罩,可阻擋多數病毒細菌。
- 適當鍛煉: 如每天快步走半小時,不僅心情更舒暢,身體各處防線都能更強。
- 定期通風換氣: 即使天氣較冷,每天堅持短時間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