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高還尿酸高?別慌!科學應對雙高問題
01 什么是高血壓和高尿酸血癥?
有人去單位體檢,醫生說“你的血壓有點高”,再加一句“尿酸也偏高哦”。乍一聽,挺懵。其實,這兩種情況都和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屬于常見的代謝問題。
高血壓指的是動脈血壓長期高于正常標準。成年人一般正常血壓是<140/90mmHg,長期超過這個數值,就可能被診斷為高血壓。高尿酸血癥,就是血液里的尿酸含量超過420μmol/L(男性)或360μmol/L(女性)。這兩位“不速之客”常常一起出現。研究顯示,大約四分之一的高血壓患者,同時也有尿酸升高的問題。
02 身體發出哪些信號要警惕“雙高”?
輕微但值得注意的信號
- 晨起頭暈,偶爾視物模糊
- 關節活動輕微不適,尤其在早晨
- 精神狀態不佳、發懶無力
明顯的警示癥狀
- 持續頭痛、胸悶,特別是情緒激動時
- 關節紅腫、劇烈疼痛,走路困難
- 睡覺時常常憋醒、小便泡沫增多
48歲的王先生,前年開始晨起頭暈,最近走路時左腳大拇指關節又紅又痛。這種結合型信號,確實需要早去醫院查查。
其實,大多數高血壓和高尿酸血癥早期變化都不明顯,有點像溫水煮青蛙。如果出現上述長期或嚴重的不適,說明身體已經在發“報警信號”。別忽視!
03 為什么會同時出現“雙高”?
簡單來說,生活習慣和遺傳是主要原因。有些人家族里好幾代都有高血壓或高尿酸血癥的歷史,說明基因已留下“印記”。
高熱量、重口味飲食(比如紅肉和甜飲料),讓身體代謝負擔加重,易讓血壓、尿酸一起升高。
動得少,新陳代謝慢,血壓、尿酸都容易“見漲”。
年齡大了以后,身體自我調節能力下降,血壓和代謝紊亂問題更突出。
研究顯示,有雙高家族史的人,罹患風險會更高。但后天管理得好,也能逆轉不少隱患。
數據顯示:我國大約3億高血壓患者,25%同時存在高尿酸血癥,兩者合并時,對心、腎等重要臟器的影響更重。要留心并發癥風險。
04 檢查都查什么?多久查一次合適?
檢查項目 | 作用 | 推薦頻率 |
---|---|---|
血壓測量 | 掌握實時血壓,發現異常波動 | 建議每周自測2-3次,確診后遵醫囑 |
血尿酸檢查 | 評估尿酸水平及相關并發可能 | 每年至少1-2次,有癥狀時增加 |
腎功能檢查 | 了解腎臟受損情況,早期發現合并問題 | 建議每年一次,雙高患者可適當增加 |
心臟超聲/心電圖 | 篩查心臟受累風險 | 定期隨訪,結合醫生建議 |
說起來,確診和隨訪應該找正規醫院的內科或者老年病門診。居家期間,買個電子血壓計、學會規范測量;尿酸就需要抽血,由專業機構操作更靠譜。
05 “雙高”怎么治療?藥物+非藥物管理并重
治理“雙高”,最重要的原則是綜合、個體化。藥物可不是萬能鑰匙,良好的生活管理同樣關鍵。
- 高血壓患者一般會根據病情分級,選擇鈣拮抗劑、ACEI等降壓藥。
- 高尿酸血癥需口服降尿酸藥,如非布司他、苯溴馬隆,但需長期隨訪、按量服用。
- 兩種藥物的組合要遵照醫生指導,避免副作用疊加。
- 規律作息,保證睡眠,有助于血管恢復“彈性”。
- 戒煙限酒,讓心腦腎壓力減輕不少。
- 體重管理,對高血壓和尿酸都有幫助。
52歲的陳阿姨,按醫囑規律服藥半年,同時堅持每晚遛彎一小時,血壓和尿酸均穩中有降??梢?,藥物和管理協調配合,效果更長久。
定期回診也很必要。藥物調整、監測副作用,不可大意。如果出現頭暈、腸胃不適等副反應,第一時間告知醫生。
06 日常管理記好這5點,你就贏一半
- 1 多吃雜糧蔬菜。粗糧富含膳食纖維,對代謝很有好處。四季豆、燕麥、南瓜是不錯的選擇。
- 2 補充優質蛋白。選擇魚、豆類、雞胸肉,增強體力,不增加血壓負擔。
- 3 每周適量運動??熳?、慢跑、跳繩,根據個人體力,每周3-4次,每次30分鐘左右。
- 4 固定作息,避免熬夜。規律生物鐘,有助血壓、尿酸穩定。
- 5 學會自我監測。不僅測血壓,若尿酸高過往復發,要記錄數值和每日飲食情況,便于醫生指導調整。
- 周一:燕麥粥+水煮青菜+白煮蛋
- 周二:雜糧飯+蒸南瓜+豆腐羹
- 周三:玉米粥+清蒸魚+涼拌菠菜
- 周四:蕎麥面+萵筍絲+雞胸肉丁
- 周五:蕎麥飯+清炒豌豆+蘑菇醬湯
- 周六:紅薯粥+洋蔥炒蛋+炒豆角
- 周日:小米粥+清燉冬瓜+瘦肉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