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疼別硬扛!中耳炎3大危險信號+科學應對指南
今天耳朵突然疼了一下,是不是中耳炎?
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孩子晚上一直哭鬧,怎么也哄不住,摸耳朵的時候頻繁閃躲;成年人白天還好好的,晚上忽然感覺耳朵里脹痛,像被塞了東西一樣。這種讓人坐立不安的耳朵痛,其實不止是小毛病。中耳炎,有時會悄悄找上門,幾天就能讓聽力變得模糊。如果能早一點發現危險信號,也許就能避免更大的麻煩。
中耳炎,其實就是耳朵里的“小糊涂”
簡單來講,中耳炎就是耳膜后面的空間(稱為“中耳”)發生了感染或積液??梢园阉胂蟪梢粋€密閉的小屋子,原本空氣流通,但是一旦堵住、受涼或感染細菌,小屋里就會變得又悶又臟。
- 兒童中耳炎: 尤其容易發生,因為孩子的耳咽管(相當于耳朵和鼻咽之間的小通道)還沒發育好,容易被鼻涕、痰液堵住。
- 成年人中耳炎: 大多和反復感冒、鼻炎有關,雖不如孩子多見,但疼起來也讓人受不了。
其實,無論年齡,只要中耳里有感染或積液出現,都算中耳炎。它不是稀罕病,但一旦拖延不治,就有可能影響聽力或者帶來其他麻煩。
3大危險信號,別再忽略!
典型信號 | 表現描述 | 生活化例子 |
---|---|---|
耳痛 | 持續、加重的耳朵疼,甚至影響睡覺 | 比如一位32歲的上班族,深夜耳朵像針扎一樣疼,如何側身都沒法緩解 |
聽力下降 | 覺得耳朵“被悶住”,別人說話聽不清楚 | 有過一次感冒,之后買東西時總聽不清店員的話,像是帶著棉花團 |
流膿或耳道有液體流出 | 本來就疼,突然發現有黃色或乳白色液體流出來 | 孩子突然變得愛抓耳朵,外耳口被家長發現有異樣分泌物 |
- 對小寶寶來說,還會表現為扯耳朵、莫名其妙大哭、不愿吃奶。
- 有的人嚴重時伴隨發燒、頭暈,甚至影響日?;顒印?/li>
中耳炎的“幕后推手”有哪些?
- 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 許多中耳炎,其實是感冒后鼻腔分泌物堵住咽鼓管,細菌或病毒乘虛而入。
- 咽鼓管功能問題 兒童咽鼓管更短、更平,一旦彈性不好,空氣進不去,液體就積在中耳。
- 慢性鼻炎/咽炎患者 鼻部長期炎癥,可以反復牽連到耳朵。
- 吸煙、環境污染 研究發現,吸煙家庭嬰幼兒中耳炎風險更高。二手煙、粉塵也會影響耳咽管。
- 過敏體質 過敏性鼻炎、腺樣體肥大也容易間接造成。
- 游泳、水入耳不當處理 水中細菌,引起短暫堵塞,為病菌提供機會。
其實這些因素單獨存在時或許沒什么,但一旦疊加,就容易讓中耳腔變成“細菌樂園”。
80%的孩子在3歲前至少會得一次中耳炎。
數據參考: 醫院檢查流程一點不復雜
- 耳鏡檢查 ??
醫生會用小型手電筒,快速查看耳道和鼓膜,有無發紅、積液或穿孔。 - 聲導抗、聽力測試 ??
對于懷疑積液或聽力下降的人,簡單無痛地評估耳鼓和聽力情況。 - 鼓膜穿刺/取液檢查 ??
只在反復或久治不愈的中耳炎時才用,目的是確認病菌類型,選合適的藥。 - 影像檢查 ???
特別罕見,只在非常復雜病例才考慮,比如CT/MRI。
說起來,絕大部分孩子和成人都能順利配合這些檢查,不會引起太大不適。遇到檢查,也不用太緊張,跟牙科檢查感受差不多。
治療選擇:科學緩解,切不可隨意拖延
- 抗生素治療
適用于細菌感染引起的大部分急性中耳炎,3-5天內癥狀變化明顯。如果癥狀輕,醫生也可能先觀察72小時,看是否自愈。 - 鎮痛與抗炎藥
對耳痛明顯者,醫生會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止痛。 - 鼓膜切開術 + 通氣管置入
如耳腔大量積液影響聽力,或反復發作,才會推薦小手術,通常只需局麻。
72小時原則:部分輕型中耳炎,醫生可能建議先觀望3天,必要時再決定是否用抗生素。
小貼士: - 家庭護理時,可以用溫暖毛巾外敷耳朵(不建議直接熱敷耳道),適當休息。
- 切記:擅自滴用抗生素、消炎藥到耳朵里,結果可能加重感染。
康復期,這5件事不能少
- 護理洗浴細節:洗頭時別讓水流進耳朵,有條件可用耳塞或干棉花球保護外耳口。
- 正確擤鼻:單側鼻孔輕輕擤,避免用力過猛(尤其是小孩),減少耳咽管壓力。
- 按時復診:癥狀消退后,建議1-2周內復查一次,有助于發現殘余積液或復發。
- 休息和營養:多喝水、多吃富含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豆制品),幫助機體恢復。
- 避免劇烈活動:痊愈前不建議游泳或坐飛機(氣壓變化可能影響鼓膜)。
急性中耳炎90%以上都會完全康復,但如果不規范護理,有可能留下聽力小障礙。
日常如何防范中耳炎?這些建議很實用
食物建議 | 具體作用 | 推薦方式 |
---|---|---|
新鮮蔬菜水果 | 提供豐富維生素,提升免疫力 | 每餐保證蔬菜,多選橙色、綠色類;水果可選橙子、獼猴桃 |
堅果與豆制品 | 蛋白質與微量元素幫助黏膜修復 | 每天適量花生、核桃、黃豆制品 |
低鹽飲食 | 減輕耳部組織水腫 | 烹飪時少放鹽和醬油,減少腌制食品比重 |
- 有呼吸道感染或流感流行時,及時處理鼻塞,加強手衛生,避免小孩哭鬧或吃奶時異物嗆咳。
- 耳塞與游泳帽的正確使用有助于防止污水入耳,尤其適合愛游泳的孩子。
- 出現耳悶、隱痛時,立即暫停游泳及乘飛機,優先讓耳壓恢復正常。
- 3歲以下嬰幼兒或反復發作的患兒,建議隨訪專業耳鼻喉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