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咳嗽老不好?當心支氣管肺炎!3個信號要警惕
小區里,小亮的媽媽最近總聽見兒子的咳嗽聲,夜里更厲害。隔壁阿姨說這是換季正?,F象,別太緊張,可她總覺得哪里不太對勁。其實,孩子咳嗽拖個不停,不只是小感冒那么簡單。有些癥狀如果錯過,可能就是支氣管肺炎在作祟。說起來,這種病在小孩里面算常見,防范意識不能松懈。
01 什么是兒童支氣管肺炎?
簡單說,兒童支氣管肺炎是一種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主要是病毒或者細菌,讓支氣管和肺泡都跟著發炎。別看名字挺學術,其實在兒科門診挺常見的。根據專家統計,每五個因為發燒來看病的小孩,就有一個是支氣管肺炎引起的。
這種病最大的特點是:咳嗽持續不輕,很難像小感冒那樣三五天自愈,而且通常發燒比普通感冒更厲害。家里有學齡前小朋友的家長,可能會經常聽到“咳咳”幾天不斷,有時候剛好又犯,家長可得多留心。
02 哪些癥狀值得家長警覺?
- 持續高燒不退: 如果體溫超過39℃,而且連著三天燒不下來,不能簡單當成普通感冒。有個4歲的男孩,連續高燒加咳嗽5天,家長一開始只覺得他扛不過來,等送醫院才發現已經確診為支氣管肺炎。
- 呼吸急促: 嬰兒正常呼吸快一些,但超過50次/分就異常了。普通的深呼吸和累了喘氣不一樣,這種喘會讓孩子說話都費勁。
- 三凹征和嘴唇發紫: 觀察孩子胸口,有沒有鎖骨上、肋間或劍突那里陷下去一點點(醫學上叫“三凹征”),再看看嘴唇有沒有發紫,臉色有沒有變灰,或者整個人很萎靡。如果有這些,趕緊帶去醫院。
03 為什么孩子容易得支氣管肺炎?
說到原因,其實和孩子自身的呼吸道“設計”有關。首先,兒童氣道本來就比大人窄,同樣的分泌物就更容易堵住,再加上小朋友的免疫力本來就沒那么強。
況且,病毒和細菌總是趁虛而入。醫學界研究發現,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常見元兇,占整個支氣管肺炎的六成左右。
除了身體原因,生活環境影響也很大。比如家里有人吸煙,二手煙刺激會直接傷害孩子脆弱的呼吸道。如果春秋空氣污染比較嚴重,或家里密閉空間空氣不流通,這些地方都是“病毒細菌愛光顧的集市”。
風險因素 | 解釋 |
---|---|
呼吸道較細 | 堵塞更容易發生,致病物難排出 |
免疫系統未成熟 | 應對病毒細菌能力偏弱 |
空氣污染/二手煙 | 提升支氣管敏感性 |
呼吸道合胞病毒 | 導致約60%支氣管肺炎 |
04 檢查怎么做?哪些項目最關鍵?
一旦出現高燒、呼吸快、三凹征這些典型信號,兒科醫生會建議以下幾種檢查。大多數檢查都不復雜,小朋友配合一下就能做完。
- 聽診肺部: 醫生拿聽診器,主要聽有沒有“濕啰音”,有時還會讓孩子多換幾個體位。
- 血常規: 這一條通過抽血能看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白細胞特別高通常提示細菌。
- 胸片: 只有醫生覺得有必要才會做,絕不是每個孩子都要拍的,一般用來確認肺部范圍、嚴重程度。
- 病原體檢測: 鼻咽拭子查一查,能明確到底是哪種病毒或細菌。
05 治療方法有哪些?
支氣管肺炎的治療得分情況。病毒性為主的,主要是退燒、止咳和霧化吸入幫助呼吸。細菌性為主,就要按醫生要求使用抗生素,療程一般需要維持7到10天。如果遇到重癥,可能還需要吸氧治療,血氧低于92%則必須住院。
類型 | 處理方式 | 治療周期 |
---|---|---|
病毒性感染 | 退熱 + 霧化吸入 + 癥狀緩解 | 一般7天左右 |
細菌性感染 | 按醫囑用抗生素 | 7-10天(足療程) |
重癥低氧 | 需住院,吸氧支持 | 根據恢復情況 |
06 日常護理怎么做?哪些細節最重要?
- 保持室內空氣濕潤: 用加濕器、勤通風,讓孩子呼吸道舒適、有助排痰。
- 少量多次喂水: 幫助稀釋分泌物,小朋友咳嗽多很容易口渴,少喝多次比大口猛灌更舒服。
- 拍背促進排痰: 用空心手掌從下往上輕輕拍敲,可以幫助痰液排出。
(如果不會操作,可以向兒科醫生請教合適手法) - 觀察用藥反應: 注意是否有皮疹、腹瀉等藥物不良反應,一旦出現異常及時聯系醫生。
- 防止交叉感染: 咳嗽期間,孩子避免與其他小朋友密切接觸。餐具、毛巾分開用。
07 日常預防與健康建議
好食物推薦 | 具體益處 | 建議吃法 |
---|---|---|
雞蛋、牛奶 | 補充蛋白質,增強免疫力 | 每天早餐適量搭配 |
新鮮蔬果 | 維生素豐富,保護呼吸道黏膜 | 選擇當季水果,少量多次 |
白開水 | 維持呼吸道濕潤 | 每天多喝,別等渴再喝 |
- 外出戴口罩: 春冬流行季,人口密集或空氣質量差時,提高防護意識。
- 勤洗手: 回家后用肥皂搓手,減少病毒傳播。
- 做好疫苗接種: 流感、肺炎疫苗按時打,能大大降低重癥風險。
- 通風換氣: 家里每天兩次開窗,保持清新空氣。
孩子一旦咳嗽較長時間,不妨借這個機會重新審視下生活習慣和環境。如果出現文中講的危險信號,就別再拖延。專業兒科的幫助,加上家庭的細心護理,往往是孩子全身心恢復的關鍵。健康成長,有時候確實需要一點點專業的細致和生活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