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手腳麻木別大意!3個信號要警惕,科學應對有方法
01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什么?
其實,糖尿病并不是只有血糖升高那么簡單。長期高血糖如果管控不好,容易慢慢影響身體的神經系統,特別是負責感覺和運動的“周邊神經”。打個比方,這些神經有點像家里的電線,如果電線外皮被水滲透或腐蝕,電流傳遞就變得不穩定了。人的神經受損后,也會出現信號傳遞不暢的情況。
周圍神經病變(簡稱DPN)是糖尿病里很常見的并發癥,根據醫學研究,大約有一半的糖尿病人可能會在某個階段遇到這樣的困擾。手腳麻木、發涼、疼痛,有時候一開始不太明顯,但隨著時間推移可能會越來越突出。
小貼士: 有些朋友覺得麻木、刺痛只是“血液循環不好”引起的,其實這很可能是神經發生了問題,特別是如果你本身已經被診斷為糖尿病。
02 手腳這些變化要當心
信號 | 具體表現 | 生活場景舉例 |
---|---|---|
麻木/刺痛感 | 感覺像螞蟻爬,時有時無,有時像被電了一下,早期多見于夜間和走路后 | 比如在沙發上小憩一會兒,一站起來腳趾就像被針扎一樣發麻 |
溫度感覺變鈍 | 對冷、熱的刺激反應遲鈍,容易被燙傷卻不自知 | 有朋友泡腳時不覺得燙,家人一摸才發現水溫很高 |
“襪套樣”感覺異常 | 手腳像套了厚襪子,觸覺變得遲鈍或者局部喪失 | 穿拖鞋行走,明明沒有襪子,卻總感覺腳底厚了一層東西 |
肌肉無力 | 足部、腿部感覺力氣不足,時間一長甚至影響走路姿勢 | 有位62歲的男性糖友,走路容易絆倒,鞋子明明合腳,卻總覺得“拖不動” |
要警惕: 這些現象如果持續存在,哪怕沒有痛感,也需要認真面對。
03 血糖為何傷神經?
很多人會問,“為什么高血糖還會累及神經?”其實,背后的原因有三個環節,醫生們總結得很清楚——
- 微血管病變: 糖尿病會讓身體小血管變得不健康,像農田的水渠淤堵一樣,神經得不到充足的營養,慢慢出現功能減退。
- 糖代謝異常的毒害: 持續高血糖會產生很多“代謝產物”,這些分子會直接傷害神經細胞,好比電子元件被腐蝕,運作就受到影響。
- 免疫反應異常: 患者體內的防御系統有時候誤傷自己,出現自身免疫攻擊,也會加重神經損傷。
?? 研究發現: 血糖越高,周圍神經損傷越嚴重,危害包括感覺下降、足潰瘍增加,甚至有截肢風險。
04 如何確診?常用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 10g尼龍絲測試: 醫生用一根柔軟的尼龍絲在足底不同部位輕輕觸碰,看你能否準確感覺到,這可以判斷早期感覺下降。
- 神經傳導速度測試: 檢查神經對外部刺激的反應速度,可以反映神經損傷的程度。
- 針灸針刺及溫度覺評估: 一些情況下還會用冷/熱刺激幫忙進一步排查。
檢查建議: 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年做1次神經系統篩查,發現異常早處理,效果最好。
05 治療要抓住這三點
- 血糖控制: 保持血糖穩定是基礎,一般建議糖化血紅蛋白(HbA1c)控制在7%以下,通過合理飲食、運動、醫生開的降糖藥物共同實現。
- 營養神經: 部分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B12的衍生物)可以幫助修復和保護神經,也有助于緩解麻木或者刺痛感。
- 疼痛處理: 對于疼痛明顯的朋友,醫生可能會開普瑞巴林、加巴噴丁等藥物緩解不適,切記要在專業指導下用藥。
????? 專家提醒: 一旦有足部感覺異常,別擅自買止痛藥,更不能拖著不管,盡早找專業內分泌或神經科醫生篩查、診治。
06 日常防護的5個實用建議
- 每天檢查雙腳: 睡前認真看看雙腳有沒有破損、紅腫或者異常顏色。哪怕只是小傷口,也要及時處理。
- 鞋子要寬松舒適: 選擇合腳的鞋,避免尖頭鞋或硬底鞋,運動鞋更適合。有位68歲的阿姨,買了比腳大一碼的平底鞋,足部潰瘍消失得更快了。
- 洗澡泡腳注意水溫: 拿手先試好水溫,如果腳底感覺較弱,要用溫度計確保不會因水過燙而燙傷。
- 堅持適度鍛煉: 比如快走、游泳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環,每次30分鐘,每周3-5天最合適,既鍛煉身體也降低神經損傷發生率。
- 改掉抽煙喝酒習慣: 煙草和酒精會進一步影響血管和神經的健康,減少甚至停止這類行為會有幫助。
?? 研究統計: 只要早期控制得當,約80%的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病情發展是可以延緩甚至改善的。
07 日常飲食這樣選,更利于神經健康
食物 | 作用 | 小建議 |
---|---|---|
全谷物(糙米、燕麥) | 富含膳食纖維,幫助平穩血糖 | 主食可以一半用全谷物替代 |
堅果(核桃、腰果) | 含有豐富維生素B和優質脂肪,對神經修復有幫助 | 每天一小把,大約20克左右 |
深色蔬菜(菠菜、芥藍) | 含多種微量元素和抗氧化成分,改善神經環境 | 保障每天新鮮蔬菜300克以上 |
豆制品(豆腐、豆漿) | 蛋白質豐富,既利于肌肉,也對神經代謝有益 | 推薦每餐適量搭配 |
低脂乳制品 | 補充鈣質和維生素,有助維持神經功能 | 每天1杯,避免全脂產品 |
小結: 合理搭配飲食,身體攝入的營養更加均衡,對身體的恢復自然有更大的幫助。
結語
實際上,糖尿病神經病變遠比我們想象中常見,很多人起初把麻木或者“襪套感”當成普通的小問題,結果等到潰瘍或者嚴重疼痛時才警覺。好在,早發現、早診斷、早調整,幾乎總能避免走到難以逆轉的地步。建議每一位糖友,都認真關注腳和手的變化,飲食、生活習慣和定期檢查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遇到異常,積極找醫生咨詢,是應對這類問題最靠譜的辦法。不必焦慮,也別忽視,堅持日常護理才能讓身體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