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困擾?3分鐘掌握科學應對法
01 鼻炎到底是什么?
有些人一到換季或者天氣干燥時就特別容易鼻塞、打噴嚏,其實這些困擾背后,可能就是鼻炎在作怪。鼻炎并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主要分為三大類: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和過敏性鼻炎。
類型 | 常見成因 | 典型表現 |
---|---|---|
急性鼻炎 | 多由病毒性感染(比如感冒)引發 | 突發性鼻塞、流清涕、頻繁打噴嚏 |
慢性鼻炎 | 長期刺激、環境污染或是未徹底治療的急性鼻炎 | 反復鼻塞、鼻癢、嗅覺減退 |
過敏性鼻炎 | 接觸花粉、灰塵、塵螨、動物毛發等過敏原 | 清晨打噴嚏、清水樣鼻涕、眼睛發癢 |
這三類鼻炎各有特點,建議第一時間分辨清楚,有助于后續正確應對。
02 這些癥狀提醒你該重視了
鼻炎最開始,很多人感覺僅僅是不舒服,比如偶爾鼻塞、打幾個噴嚏。但如果出現以下幾類明顯癥狀,就需要多留心了:
- 鼻塞:持續一側或雙側堵塞,特別是在夜里或清晨。
- 流鼻涕:水樣或黏稠,伴隨打噴嚏,頻率增加。
- 嗅覺減退:聞不到熟悉的氣味,比如炒菜味、香水味。
- 頭重:覺得鼻子上方有壓感,影響精神。
兒童鼻炎常常表現為張口呼吸、夜間打鼾,容易被誤以為是睡眠姿勢不好。成人則多見鼻腔堵塞,甚至影響工作效率。有位9歲的女孩,家長發現她總愛張嘴睡覺,還經常流清鼻涕,檢查后才知道是過敏性鼻炎。這個例子提醒我們,孩子鼻炎癥狀時常和大人不一樣,別掉以輕心。
03 為什么你會得鼻炎?
鼻炎的發作,其實離不開環境和個人體質兩方面。先說外部因素,首當其沖的就是空氣中的過敏原,比如花粉、塵螨、霉菌。過敏體質的人一旦吸入這些“微小入侵者”,鼻腔黏膜就可能出現異常反應,分泌炎性物質引起不適。
另外,病毒感染是急性鼻炎的主要誘因。換季時溫差大,病毒比較活躍,一旦抵抗力下降,就容易中招。而生活在灰塵重、空氣污染嚴重的環境中,鼻腔受到長期刺激,也會引發或加重慢性鼻炎。
家族遺傳也可能讓一部分人“躺槍”,父母中有一方是過敏體質,孩子患過敏性鼻炎的風險會明顯升高。
04 醫生如何確診鼻炎?
很多人在家習慣自己判斷鼻炎,其實醫院的診斷方法更為系統,能對癥下藥。醫生會根據癥狀詢問開始時間、持續時長、生活環境變化等情況,然后進行前鼻鏡或電子鼻鏡檢查,觀察鼻腔內部炎癥表現。
- 前鼻鏡/電子鼻鏡:查看鼻腔結構、分泌物、有無息肉。
- 過敏原檢測:主要用于疑似過敏性鼻炎,通過皮膚點刺或血液檢測方式識別過敏物質。
一位42歲男性,反復鼻塞多年,一直以為是小問題。當他做了過敏原測試后,才發現在常用的床上用品里,塵螨含量偏高。這個經歷讓人明白,科學檢測不僅能確認病因,還能幫我們精準防治。
05 科學治療三步走
- 藥物控制:醫生常推薦鼻噴糖皮質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用于減少炎癥,也有口服抗組胺藥幫忙緩解打噴嚏和流涕。藥物需按照醫生指示使用,切不可自行增減劑量或長期依賴。
- 免疫治療:針對反復發作、明確過敏原的鼻炎患者,脫敏免疫治療可以逐步減輕過敏反應,屬于長期性的調理方式。
- 手術干預:極少數患者(如鼻息肉反復或結構異常),醫生會建議微創手術修復。大多數患者平時以藥物和防護為主。
鼻炎雖然多發,但只要選對方案,堅持規范用藥,大部分人都能控制住癥狀,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06 做好這些遠離鼻炎困擾
鼻炎困擾起來不僅影響精神狀態,還會影響吃飯、休息,甚至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氛圍。其實,日常一些小細節,能夠大大降低鼻炎發作率。
- 定期清潔鼻腔:用生理鹽水輕輕洗鼻,可減少刺激和分泌物,數據顯示可將急性發作風險降低40%。洗鼻器和一次性洗鼻包操作方便,適合多數家庭使用。
- 保持家中空氣流通:每日至少通風兩次,避免在花粉高發時段開窗,尤其春秋季。
- 勤曬被褥,減少塵螨:選擇高溫水清洗床上用品,陽光下暴曬,塵螨和細菌較難存活。
- 均衡飲食增強抵抗力: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獼猴桃),有助提升身體免疫性能。
- 適度鍛煉:每周堅持3-4次有氧運動,比如慢跑、快走或騎行,能讓身體“整體狀態”向上。
有位28歲的女性,只要一到春天就困擾于打噴嚏。后來,她每天堅持洗鼻、回家換衣服,環境改善加上飲食豐富,鼻炎癥狀逐年減輕。這說明,養成預防“小習慣”,對鼻炎控制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