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即常說的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病,通常是由于腦動脈阻塞導致腦組織因缺血、缺氧而發生壞死引起的。雖然往往被認為是老年人的疾病,但實際上中年人甚至更年輕的人群中,這種疾病的發生率也在逐年增加。而腦梗死一旦發作,處理不及時,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后果。本文將詳細介紹腦梗死的相關知識、癥狀、治療及預防方法。
腦梗死的致病因素有哪些呢?
腦梗死的發病機制復雜,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常見的致病因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動脈粥樣硬化是腦梗死最常見的原因,當動脈壁的脂質物質堆積增多,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導致血管狹窄或完全堵塞,血液無法正常流過,從而誘發腦梗死。高血壓是腦梗死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長期的高血壓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
此外,心臟?。ㄈ绶款?、心肌梗死)引發的左心房內血栓向腦部移動,也是導致腦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的血糖控制不良,也容易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增加腦梗死的風險。此外,吸煙、過量飲酒、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也會增加腦梗死的發生率。研究表明,與不吸煙者相比,吸煙者的腦梗死風險增加50%[1]。
腦梗死的癥狀及危害
腦梗死的癥狀可能因梗死部位和梗死面積大小而有所不同,但最典型的表現包括突發的面部、手臂或腿部的無力或麻木,尤其是身體的一側;突然的視覺喪失或視力模糊;說話困難或理解語言障礙;行走困難、失去協調和平衡;以及突發的嚴重頭痛,可能伴有嘔吐。這些癥狀常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是腦梗死的急性期表現。若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就醫,爭取在“黃金4.5小時”內進行治療。
腦梗死不僅造成即刻的功能障礙,還可能帶來長期的嚴重后果。約30%-50%的腦梗死患者會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活動障礙,這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長期的康復治療需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患者心理壓力大,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常伴隨而來。研究顯示,腦梗死后一年的死亡率高達20%[2]。 因此,早期識別腦梗死的癥狀,及時治療,十分重要。
腦梗死的治療方法
腦梗死的治療關鍵在于早期治療和綜合治療。首先是要盡早恢復腦部的血流供應,目前常用的急性期治療手段包括靜脈溶栓治療和機械取栓治療。靜脈溶栓治療是指在癥狀發作后的4.5小時內,通過靜脈注射溶栓藥物(如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溶解血栓,恢復血流供應。多項臨床研究表明,早期進行靜脈溶栓治療能顯著提高患者的預后,減少殘疾發生率。
機械取栓治療適用于大血管閉塞型腦梗死患者,通過血管內介入手術,將導管插入閉塞的血管,機械取出血栓,恢復血流。這種治療方式對癥狀發作時間較長的患者也有較好的療效。除了急性期的血管再通治療,還應采取抗血小板藥物和降脂藥物長期治療,預防再發。對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應積極控制原發病,調整生活習慣,綜合治療。
腦梗死的預防措施
預防腦梗死,尤其是高危人群,應從多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控制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高血壓患者應每日監測血壓,遵醫囑服用降壓藥物;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監測血糖水平,保持血糖穩定;高血脂患者應限脂飲食,服用調脂藥物。戒煙限酒也是預防腦梗死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戒煙6個月后,吸煙對腦梗死的危害將顯著減輕[3]。
此外,要注意飲食結構,少吃高鹽、高脂肪、高糖食物,多攝入新鮮水果、蔬菜、全谷物等有利于心腦血管健康的食品。每日應保持適度的運動,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能有效降低腦梗死的發生風險。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長期過度緊張和壓力,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預防腦梗死的發生。
對于已經有過腦梗死病史的患者,二級預防尤為重要。除了堅持服藥和定期復診外,還應注意控制體重,避免肥胖,減少攝入高熱量食物。定期復查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保持心血管健康狀況。接受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護和疾病預防意識。
未來醫學技術對腦梗死治療的展望
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未來腦梗死的治療將有更多可探索的方向。干細胞治療作為一種新興技術,通過移植健康的干細胞,促進損傷腦組織的修復和再生,已在動物實驗中取得初步成效。未來有望在人類臨床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基因治療也為腦梗死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修復或更替致病基因,改善病理狀態。
對腦梗死患者及其家屬來說,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至關重要。盡管腦梗死可能帶來一時的痛苦,但通過科學的治療和有效的康復,許多患者都能較好地恢復功能,回歸正常生活。家庭成員應給予患者足夠的支持和鼓勵,陪伴其度過康復期。作為患者自身,應積極配合治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復診,為健康生活而努力。
引用文獻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s) [Internet]. Geneva: WHO; 2021 [cited 2023 Sep 10]. Available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rdiovascular-diseases-(cvds)
Mozaffarian D, Benjamin EJ, Go AS, et al. Executive summ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6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6;133(4):447-454.
Pan A, Wang Y, Talaei M,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moking cessation and stroke incidence in Chinese adults: a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AMA Neurol. 2017;74(10):1238-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