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支氣管炎:這些信號別忽視,科學應對很簡單
飄雪的早晨,公園里常見一群老人圍坐聊天。不時,有人咳兩聲,邊拍胸口邊說“老毛病又來了”。不少人覺得偶爾咳嗽沒大礙,其實有些看似普通的小癥狀里,暗藏著支氣管炎的信號。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身體的“警示燈”往往不那么亮,反而容易讓問題變嚴重。
01 支氣管炎到底是什么?
支氣管炎其實就是支氣管里的內膜發炎了。簡單來講,空氣經過的“通氣管道”變得腫脹和敏感。老年人里分兩類:急性支氣管炎(感冒后突發,主要是感染引起)和慢性支氣管炎(每年總咳嗽、咳痰,時間超過3個月的算慢性)。兩者癥狀有點像,但反復拖延才是慢性的信號。特別是60歲左右,身體免疫下降,這種炎癥更容易找上門。
類型 | 病程 | 常見觸發點 |
---|---|---|
急性 | 2-3周內 | 受涼、病毒感染 |
慢性 | 每年≥3個月,持續≥2年 | 吸煙、空氣差、慢性過敏 |
?? 研究顯示,我國60歲以上慢性支氣管炎發病率大約15%[1]。
02 咳嗽超過2周?警惕這5個危險信號
- 咳嗽夜間加重:入睡后咳得厲害,難以整夜安睡。
- 痰液顏色變化:痰由白轉黃綠色,且量增多。
- 呼吸短促:爬幾步樓梯就覺得氣喘。
- 胸口悶痛:偶有隱隱作痛,活動或咳嗽時明顯。
- 慢性聲音沙啞:聲音變低沉,伴隨咽部不適。
?? 69歲的馮阿姨,咳嗽持續一個月,以為是普通感冒,結果痰色發綠伴呼吸緊張才就醫,被確診為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
這提示我們,一旦出現這些“反?!毙盘?,就該及時掛呼吸科。
這提示我們,一旦出現這些“反?!毙盘?,就該及時掛呼吸科。
?? 痰液顏色發黃、綠色,或胸悶氣短突然加重,不能拖!
03 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中招?
支氣管炎在高齡群體中高發主要有這些原因:
- 免疫力下降:歲數大了,身體的“防護屏障”變薄,病毒細菌更容易趁虛而入。
- 支氣管纖毛變懶:纖毛就像小刷子,幫著清理異物。年紀大了,纖毛活動減少,灰塵和細菌殘留時間長,炎癥幾率上升。
- 老慢病常伴隨: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多,呼吸道黏膜自我修復變差,炎癥很難完全消退。
- 空氣質量影響:長期吸煙或生活在空氣污染地區,支氣管通道被反復刺激。
?? 數據顯示,有慢性病陪伴的老年人,患支氣管炎和其并發癥的風險是同齡健康人的2~3倍[2]。
04 診斷其實不復雜:需要做哪些檢查?
1. 聽診
醫生會在胸前聽氣流音,判斷是否有喘鳴音或水泡音。
2. 胸片(X線)
排除肺炎、肺腫瘤,有助于發現支氣管壁增厚或氣道阻塞。
3. 肺功能測試
測量呼氣和吸氣能力,評估氣道堵塞程度。
4. 有時還需化驗痰液
查查是否細菌感染。
醫生會在胸前聽氣流音,判斷是否有喘鳴音或水泡音。
2. 胸片(X線)
排除肺炎、肺腫瘤,有助于發現支氣管壁增厚或氣道阻塞。
3. 肺功能測試
測量呼氣和吸氣能力,評估氣道堵塞程度。
4. 有時還需化驗痰液
查查是否細菌感染。
?? 檢查過程很快,基本不疼痛。如果覺得呼吸困難、夜咳加重,建議主動預約體檢。
05 治療記住3個關鍵點
- 藥物使用要規范:抗生素不是每次都用,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為病毒,盲用反而耽誤病情。細菌感染才用,最好聽醫生建議。
- 霧化吸入:特定情況下可用霧化藥物減少氣道炎癥。家用霧化器不可隨意自購,應由醫生推薦。
- 家庭氧療:對于嚴重呼吸困難、血氧偏低者,尤其夜間低氧,家庭輔助吸氧有幫助,但需按專業指導。
?? 規范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能讓急性發作減少一半左右[3]。
?? 市面抗生素不能自行加大劑量,長期自己亂吃可能引發耐藥。
06 預防勝于治療:6件小事很管用
-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 :65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一針,能有效降低病毒感染風險。
- 進行呼吸鍛煉 ?? :每天深呼吸5~10分鐘,有助于增強氣道彈性。
- 均衡飲食 ??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雞蛋和豆制品,補充蛋白和維C,有助提升免疫力。
- 室內通風保持清潔 :定期開窗,避免和抽煙者同室,減少灰塵刺激氣道。
- 適度運動增強體質 :慢走、太極、慢騎車都行。
- 應對冷空氣時及時加衣物 :避免外出時吸入冷空氣刺激支氣管。
??? 實在出現了持續咳嗽(超過2周)、痰多或呼吸急促,盡早到呼吸??崎T診。
正規醫院的“綜合科”、“老年病科”也能幫您篩查和轉診。
正規醫院的“綜合科”、“老年病科”也能幫您篩查和轉診。
推薦食物 | 功效 | 吃法建議 |
---|---|---|
胡蘿卜 | 豐富胡蘿卜素,有利呼吸道黏膜修復 | 燉湯、清炒均可,每周3-4次 |
柑橘類水果 | 補充維C,提高免疫力 | 正餐間水果,每日1個 |
豆腐 | 優質蛋白,促進損傷修復 | 清蒸或燉菜,隔日1次 |
說起來,支氣管炎就像日常生活里的“隱形小麻煩”。尤其慢性型,靠自己感覺不太準??人酝暇昧?、痰色變了或者呼吸比平時急促,就別再硬扛。其實,多留心身體的小變化,規律體檢,偶爾加點營養,日子也能過得很穩妥。和家人一起關注這些信號,健康問題沒那么難搞。
參考文獻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 (2015).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over 16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NICE Guideline CG101.
- Qin, Y., et al. (2018). Prevalence of chronic bronchitis in Chinese older adults: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BMJ Open," 8(6), e020538.
- Sethi, S., & Murphy, T. F. (2008). “Infec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cours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9(22), 2355-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