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這些癥狀別硬扛,科學應對很簡單
01 咳嗽發燒就是感冒?呼吸道感染有哪些類型?
松動一兩聲咳嗽、微微發熱,是不是就是感冒了?有時家里兩個人同一天出現咳嗽,但恢復速度卻完全不一樣,這背后其實有不少門道。
簡單來說,呼吸道感染分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兩大類,還能再細分成:普通感冒、流感、支氣管炎、肺炎。癥狀看似“差不多”,其實每種都各有特征:
簡單來說,呼吸道感染分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兩大類,還能再細分成:普通感冒、流感、支氣管炎、肺炎。癥狀看似“差不多”,其實每種都各有特征:
類型 | 常見癥狀 | 進展特點 |
---|---|---|
普通感冒 | 噴嚏、流涕、輕咳 | 癥狀較輕,3-5天改善 |
流感 | 高熱、頭痛、全身酸痛 | 發作急、全身不適重,易波及家庭 |
支氣管炎 | 陣發性咳嗽、咳痰、偶有氣喘 | 咳嗽時間更久,咳痰增多 |
肺炎 | 持續高熱、明顯呼吸急促、胸悶 | 癥狀明顯加重,可有胸痛 |
?? 絕大多數呼吸道感染都能自愈,但有些類型進展快,別輕視“感冒”背后的可能變化。
02 哪些癥狀需要看醫生?
病情輕的時候,也許只是喉嚨有點干癢,幾聲咳嗽。但像下面這些表現,一旦出現就得提高警惕,不能再“扛一扛”:
- 呼吸明顯變快或發憋
案例:58歲的王先生,本來感冒發燒,在兩天后出現呼吸急促,甚至說話時都要喘氣。這其實提示下呼吸道或肺部已經被廣泛波及。 - 持續高燒超3天不退
除了燒還伴有昏沉、食欲明顯下降或者嗓子痛到咽不了口水,這時就需盡快就醫排查細菌感染或嚴重炎癥。 - 咳痰變色或帶血
白色黏液痰不算少見,假如咳出黃綠色膿痰、甚至有血絲,說明氣道炎癥很厲害。 - 兒童和老人特殊表現
- 小朋友出現“三凹征”(胸骨、鎖骨、肋骨下方明顯凹陷)時,已經是呼吸困難的典型警報;
- 高齡人群有時發燒不明顯,表現為嗜睡、反應變慢或者血壓下降。
?? 流感季節,特殊人群(如慢性病患者、孕婦、兒童)只要癥狀明顯加重,建議優先去醫院排查,別拖著希望“自己慢慢好”。
03 為什么會反復呼吸道感染?
你是不是經常聽到身邊有人說,“今年好像一波接一波,剛好就又感冒”?其實背后的原因有好幾條: 病毒變種傳播能力強 ??
不少流感、冠狀病毒等,每年都在變化,免疫系統還沒來得及完全防備就又中招了。 免疫力短暫下降
有時候工作壓力大、睡眠短,身體“小衛士”就打不起精神,很容易給病毒“開綠燈”。 環境影響不容忽視??
經常接觸到抽煙區、家住馬路邊、空氣污染重,呼吸道屏障受損,病毒和細菌侵襲會更頻繁。 吸煙、慢性咽炎
吸煙者、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氣道黏膜本來就脆弱,更容易反復“中招”。
不少流感、冠狀病毒等,每年都在變化,免疫系統還沒來得及完全防備就又中招了。
有時候工作壓力大、睡眠短,身體“小衛士”就打不起精神,很容易給病毒“開綠燈”。
經常接觸到抽煙區、家住馬路邊、空氣污染重,呼吸道屏障受損,病毒和細菌侵襲會更頻繁。
吸煙者、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氣道黏膜本來就脆弱,更容易反復“中招”。
?? 研究顯示,急性呼吸道感染70%是病毒導致,并不罕見復發。
引用:Heikkinen, T., & J?rvinen, A. (2003). The common cold. The Lancet, 361(9351), 51-59.
04 去醫院會做哪些檢查?
說到醫院檢查,很多人會覺得有些“流程繁瑣”。其實,大部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檢查都比較精準和有針對性,主要包括:
檢查類型 | 作用 | 常用場景 |
---|---|---|
血常規 | 初步分辨病毒與細菌感染 | 多數就診患者 |
C反應蛋白(CRP) | 判斷炎癥嚴重度 | 發熱時間較長 |
胸部X線 | 篩查是否波及肺部 | 懷疑肺炎時首選 |
咽拭子/痰培養 | 明確病原體類型 | 高燒不退或反復發作 |
?? 醫生一般會結合你的癥狀、體查并謹慎選擇輔助檢查,避免過度或漏查。
引用: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 呼吸道感染綜合管理指南.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20.
05 抗生素到底該不該用?康復靠什么?
生活中,一遇到咳嗽或發燒,不少人就急著要吃抗生素。其實,絕大多數急性呼吸道感染都是病毒性,抗生素用處不大。下面幾點需要厘清: 病毒≠抗生素有效
只有細菌性感染時,才能用到抗生素——比如血常規、痰培養指向細菌,伴有膿痰、高燒不退、肺部X線異常等。 退熱、止咳為主
用一些對癥藥物,讓身體更舒服,比如對乙酰氨基酚退熱、必要時輔助止咳藥,都是短期緩解癥狀的辦法。 補充休息很關鍵??
身體需要時間修復,過度勞累不僅拖長恢復期,還可能導致病情波動。
只有細菌性感染時,才能用到抗生素——比如血常規、痰培養指向細菌,伴有膿痰、高燒不退、肺部X線異常等。
用一些對癥藥物,讓身體更舒服,比如對乙酰氨基酚退熱、必要時輔助止咳藥,都是短期緩解癥狀的辦法。
身體需要時間修復,過度勞累不僅拖長恢復期,還可能導致病情波動。
?? 盲用抗生素會增加耐藥風險,而且對病毒無效。遇到藥物副作用如腹瀉、皮疹,要咨詢醫生調整方案。
引用: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17). Antibiotic Us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7.
06 生病期間如何照顧?怎樣盡量減少傳染?
居家護理其實是一門“細致活”,有些辦法簡單有效,不妨動手試試: 家庭成員做好隔離,避免共用毛巾和餐具,有條件時建議獨立房間靜養。 為老人和小朋友適當提高濕度,可在房間放一盆清水,減少呼吸道干燥和刺激。
??? 保持空氣流通 打開窗戶,讓新鮮空氣循環,減少病毒在室內積聚。
?? 多喝水,飲食清淡 成人一天建議補充2000ml左右水分,幫助稀釋痰液。
?? 正確佩戴醫用口罩 無論是照顧病人還是自己生病,記得佩戴合格口罩,減少飛沫傳播。
?? 定期消毒物品 特別是電話、門把手,擦拭一次也許只需2分鐘。
?? 合理安排休息與睡眠 白天適當休息、早睡一小時,有助于加快恢復
?? 每年流感季,高危人群預防性接種疫苗,經研究可降低發病風險40%-60% (參考:CDC, 2023)。
07 如何日常預防呼吸道感染?飲食和接種都重要
除了生病后護理,平日生活中的小細節也有重要作用。下面這些建議簡單易行:
?? 新鮮蔬果
含豐富維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建議每天兩份以上。
含豐富維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建議每天兩份以上。
?? 雞肉、深海魚
富含優質蛋白,有助組織修復和抗感染。每周食用3-4次即可。
富含優質蛋白,有助組織修復和抗感染。每周食用3-4次即可。
?? 流感/肺炎疫苗
秋冬季建議高危人群接種,保護自我和家人。
秋冬季建議高危人群接種,保護自我和家人。
?? 規律鍛煉
每周3次以上,有氧鍛煉幫助增強體能,間接提升對抗感染的能力。
每周3次以上,有氧鍛煉幫助增強體能,間接提升對抗感染的能力。
預防措施 | 適用人群 |
---|---|
接種疫苗 | 兒童、老人、慢性病患者、醫護人員 |
清潔雙手 | 所有人,外出回家、飯前便后均適用 |
及時換洗口罩 | 通勤族及有呼吸道癥狀的人 |
? 早期識別癥狀、科學就醫、飲食均衡和定期鍛煉,是保護呼吸道健康的最好方式。
引用:Fiore, A.E., et al. (2010).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with vaccines. MMWR, 59(RR-8), 1-62.
呼吸道感染并不可怕,關鍵是學會分辨癥狀、及時采取行動。別把“小問題”硬扛成“大麻煩”。平時多關注睡眠、營養和鍛煉,尤其家庭有老人或孩子時更要細致??茖W應對,健康就在身邊。
參考文獻
- Heikkinen, T., & J?rvinen, A. (2003). The common cold. The Lancet, 361(9351), 51-59.
-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2020). Guidelines fo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40(5), 311-316.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17). Antibiotic Us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7.
- Fiore, A.E., et al. (2010).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with vaccine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2010. MMWR, 59(RR-8),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