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氣喘當小事!支氣管哮喘與慢阻肺的科學應對指南
最近有個朋友和我聊天時說,自己這兩年每到換季總容易喘,有時候走快點甚至得停下來歇一歇。她以為是自己“上了年紀”,并沒放在心上。其實,像這樣不太明顯的呼吸變化,很多人都會經歷,只是容易被誤解為體力不支或者小感冒?,F實中,支氣管哮喘和慢阻肺這兩類慢性病,正無聲地影響著不少人的生活。
01 你知道自己是哪一類氣喘嗎?哮喘和慢阻肺的本質區別
支氣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也叫慢阻肺)經常被混為一談,其實兩種病根本不一樣。
哮喘其實是一種氣道遇到過敏原后容易“發脾氣”的疾病,這種氣道堵塞是可逆的。有時候晚上突然喘不過氣、咳得厲害,發作后又能慢慢恢復。慢阻肺就完全不一樣,它是由長期吸煙或接觸有害氣體引起的氣道損傷,氣流受限是不可逆的,癥狀多數時候都在,并會逐漸加重。
?? 小貼士:哮喘的典型特征是可逆性氣流受限,而慢阻肺則以持續、不可逆為主。
疾病名稱 | 常見誘因 | 癥狀波動 |
---|---|---|
支氣管哮喘 | 遺傳、過敏原 | 波動大,常夜間加重,可逆 |
慢阻肺 | 吸煙、有害氣體 | 持續進行性加重,不可逆 |
02 哪些信號說明氣道在呼救?可別誤當“小感冒”
- ?? 半夜憋醒、胸口悶:比如有位68歲的男士,夜里突然憋醒,以為是飲食問題,結果去醫院檢查發現是慢阻肺。
- ?? 爬樓梯時氣短:平時上下樓梯本來沒問題,突然氣喘明顯加重,比以前累很多。
- ?? 運動后呼吸變急促:早期哮喘經常在劇烈運動后才覺得胸悶難受,稍一休息就能好轉。
- ? 晨起咳痰超3個月:長期吸煙者如果晨起時總咳白色或淡黃色痰,持續三個月以上,值得高度懷疑慢阻肺。
- ??? 說話多了也喘:不只是勞累,聊天一分鐘就氣短,要有警覺。
- ????? 感冒后咳喘久久不愈:普通感冒一般一周能恢復,如果持續一兩個月還總覺得憋氣,應排查氣道疾病。
?? 提醒:如果你的咳痰在清晨超過3個月,請盡快去醫院檢查慢阻肺的可能。
03 氣喘背后,到底是誰在作怪?危險來源分析
氣道“不聽話”的原因,每個人都應該了解清楚——
(1)哮喘: 過敏原(如花粉、塵螨等)侵入后,氣道“一下子腫起來”,短時間內變窄狹。每次接觸誘因,支氣管就會痙攣,但休息加用藥后大多可恢復正常。
(2)慢阻肺: 煙霧和有害顆粒讓氣道長期慢性炎癥,隨著年紀增長,氣道逐步硬化變形,失去彈性,最終變成長期堵塞。
統計顯示,40歲以后的高危人群,每年肺功能下降速度比健康人快三倍(Miravitlles et al., 2009)。
?? 要留心:吸煙和反復接觸污染物,是慢阻肺最重要的風險因素。有過敏體質的人,暴露在花粉季更容易出現哮喘急性發作。
04 怎么確定是哪種氣道問題?檢查其實一點都不可怕
很多人一聽到“要查肺”,擔心得不得了。其實,主流的呼吸道檢查都是無創的。
- 肺功能檢測:通過“吹氣”就能測出氣流是否受限,整個過程只需5分鐘,合格技師操作不適感很低。
- 支氣管激發/舒張試驗:用來判斷你的氣道能否變寬,結果對判別哮喘和慢阻肺至關重要。
- 影像檢查:胸部CT可以幫助發現氣道壁的變厚或肺氣腫改變。
- 過敏原檢測:如果懷疑哮喘,還可以配合皮膚點刺等小測試。
?? 小提示:常規“吹氣”檢查不損傷身體,配合醫生完成就能獲得初步診斷。
檢查項目 | 適用疾病 | 作用 |
---|---|---|
肺功能檢查 | 哮喘/慢阻肺 | 判斷氣流受限類型 |
胸部CT | 慢阻肺為主 | 檢測肺氣腫、氣道結構 |
過敏原檢測 | 哮喘 | 區分過敏性哮喘 |
05 藥物治療新進展:哮喘和慢阻肺怎樣管控才科學?
目前,無論是哮喘還是慢阻肺,吸入用藥是主流。通過霧化或吸入設備,藥物直接作用于氣道,副作用比較小。治療采取階梯式策略,醫生會根據你的癥狀和肺功能結果,動態調整用藥。
藥物類型 | 主要作用 | 常見副作用 |
---|---|---|
吸入皮質激素 | 抗炎(哮喘必備) | 口腔念珠菌(用后漱口可防) |
支氣管擴張劑 | 緩解氣道痙攣(維持/急救) | 心悸、震顫 |
抗膽堿藥 | 慢阻肺用,減少分泌物 | 口干、尿潴留 |
? 注意:日常用藥包括2類——維持用藥和急救藥(如沙丁胺醇)。別將兩者混用,否則可能加重發作。
06 日常防護篇:三件小事,幫你把肺功能養回來
- ?? 培養零吸煙習慣:不管你吸了多少年,什么時候停下都不算晚??梢韵葒L試一周不碰煙,然后延長到一個月,用具體計劃慢慢堅持下去。
- ?? 學會腹式呼吸:深呼吸時腹部自然隆起,每天早晚練5分鐘,有研究證明這種呼吸方式對提升肺活量非常有效(Spruit et al., 2013)。
- ?? 改善家中空氣質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更換空調濾網,減少粉塵、寵物毛發等過敏原的積累。
?? 技巧:腹式呼吸養成后,有助于提高肺活量 20% 左右,堅持鍛煉對慢阻肺和哮喘患者都有好處。
我曾經見過一位50多歲的女性,早年因哮喘發作頻繁,卻一直依賴口服急救藥,直到吸入激素規范治療后明顯好轉。還有一位70歲的男性吸煙三十余年,得了慢阻肺,但通過科學的呼吸鍛煉和環境改善,他的生活質量比想象中樂觀得多。呼吸道問題不可小視,但也沒有那么可怕。關鍵是及早識別、科學管理,踏實做好日常的每一件小事,就能幫你的肺輕松多了。
參考文獻:
-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23. GINA Report.
-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023 report.
- Miravitlles, M., et al. (2009). COPD: a global perspective. Respir Med, 103(8), 1229-1238.
- Spruit, M.A., Singh, S.J., et al. (2013). An official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statement: key concepts and advances i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ur Respir J, 41(1): 180–189.
- Bousquet, J., et al. (2010).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 2010 Revision. J Allergy Clin Immunol.